第402章 稷下三千卷(2 / 3)
而忽略了独立思考的重要性。
两人静静地看着,直到祭酒等人结束了对那年轻学子的训斥,转身离去。他们这才悄悄地退出禁室,回到月光洒满的庭院里。
庭院中一片静谧,只有月光如水般洒在地上,映出斑驳的树影和竹影。李明忽然指着墙上那些斑驳的影子,对柳儿说:“你看这些竹简的影子,像不像牢笼的栅栏?”
柳儿顺着他的手指看去,只见那些影子在月光下交织在一起,确实有些像牢笼的栅栏。她摇了摇头,微笑着说:“影子终究是影子,它们并不能真正困住我们。只要我们有勇气点燃心中的火把,让光明照亮周围的黑暗,那么这些所谓的牢笼就会消失不见。”
说着,柳儿举起手中的灯盏,那明亮的光晕瞬间驱散了周围的阴影,仿佛将整个庭院都照亮了。李明看着柳儿,心中涌起一股感动。他知道,柳儿所说的不仅仅是这些影子,更是生活中的种种困境和束缚。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一阵悠扬的编钟声,那是稷下学院夜课的钟声。通常情况下,学生们听到这钟声都会匆匆赶往讲堂,但今晚,李明和柳儿相视一笑,不约而同地转身,向着与讲堂相反的方向走去。
星光洒在他们身上,如同为叛逆者披上银色的战袍。
月光在青石板上流淌如河,二人沿着蜿蜒小径走向学院最深处的废弃观星台。野草蔓生的石阶上,刻着历代学子留下的斑驳字迹。柳儿忽然驻足,指尖轻触石栏上一行潦草的刻文:
“稷下三千卷,不敌一刻真心。”
李明举灯照见旁边更小的注脚——“齐宣王三年,墨家阿若刻”。
“是那个传说中因‘离经叛道’被逐出学院的墨家女弟子。”柳儿声音里带着reverence,“据说她后来开创了‘心剑流’,以无招胜有招。”
高台上夜风呼啸,吹得他们衣袂翻飞。李明凭栏远眺,整个稷下学院的灯火尽收眼底——藏书楼如巨兽匍匐,讲堂星罗棋布,无数学子正如工蚁般在知识的迷宫中穿梭。
“你看。”柳儿忽然指向东南角,“那是什么?”
暗巷中有黑影闪过,几个学子正悄悄传递着什么。一道突然亮起的火光映出他们怀中的东西——不是竹简,而是一叠叠素绢,上面墨迹新鲜如初露。
李明瞳孔微缩:“是‘活页经’!”
传说中在地下流传的禁书,专门收录被正统否决的思想。其中甚至有批注者与古人隔空对话的奇文——在《孙子兵法》旁批“今时地形已异”,在《道德经》边写“老聃若见今世,当如何说”。
忽然,钟声急响如警报。藏书楼方向传来喧哗,火把如龙游动。
“查禁书!所有人等不得擅动!”
柳儿拉住李明躲进观星台的阴影里。他们看见一位白衣学子被押出藏书楼,怀中素绢散落一地。那学子忽然抬头望了一眼星空,竟露出解脱般的微笑。
“是张师弟……”李明定睛一看,认出了那个总是在课堂上提出刁钻问题、让先生们都感到头疼的少年。
柳儿似乎也注意到了他,突然紧紧地攥住了李明的手,轻声说道:“你还记得祭酒说过的话吗?有些火种,越是打压,就越会像星火燎原一样,熊熊燃烧起来。”
李明心头一紧,他当然记得祭酒说过的这句话。难道说,这些人就是那些被打压的“火种”吗?
两人对视一眼,心领神会,决定悄悄地跟上去,看看这些人究竟在搞什么名堂。
他们小心翼翼地绕过藏书楼,来到了后面的秘道。这是一条战国时期遗留下来的暗道,入口隐藏在假山之下,十分隐蔽。
李明轻轻推开石门,一股尘封已久的空气扑面而来,其中夹杂着墨香和霉味,让人有些不适。
走进暗道,他们惊讶地发现,墙壁上竟然刻满了新的图案。这些图案风格独特,与传统的绘画截然不同。
仔细一看,这些图案都是在原有的古典图案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和颠覆。比如,鲲鹏破海图旁边竟然有人添加了火箭射天的图案,尧舜禅让图旁边则画着百姓推举贤者的场景。
每一幅图案都充满了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人不禁为之惊叹。
暗道的尽头,传来一阵低语声。李明和柳儿放轻脚步,悄悄靠近,只见十数个学子正围坐在一颗夜明珠下,中间摊开着一卷古籍,正是那本被视为禁书的《非儒篇》。
“儒学教导我们要尊卑有序,”一个声音激动地说道,“但是墨子却提出‘官无常贵,民无终贱’,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话音未落,另一个人立刻接口道:“那是因为他深知,权威最终会成为束缚人们的枷锁!”
众人看见李明和柳儿,先是一惊,随即会意地让出位置。他们脸上没有恐惧,只有某种灼人的光亮。
柳儿展开那卷《逍遥游注疏》,轻声诵读:“‘圣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原来真正的自由,是先挣脱自己心中的权威。”
子时更响,众人匆匆散去前,一个少年忽然问道:“明日考核,该如何作答?”
李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