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2章 稷下三千卷(3 / 3)

加入书签

拿起一枚炭块,在石壁上画下阴阳相济的太极图:“以传统之形,载新思之实。”

当他们重返地面时,星河已悄然转向。柳儿忽然笑道:“知道吗?最珍贵的不是那些禁书,而是——”

“而是我们正在活出来的新道。”李明语气坚定地接上她的话,仿佛这句话是他深思熟虑后的结论。

就在东方天空渐渐泛起鱼肚白的时候,第一缕曙光如同一把利剑,刺破了厚重的云层,将光明洒向大地。就在这一瞬间,他们惊讶地发现张师弟竟然独自坐在学院最高的飞檐上,正对着日出的方向铺开了一幅洁白的素绢。

张师弟的身影在晨光中显得有些单薄,但他的动作却异常专注。只见他手持墨笔,在素绢上尽情挥洒,每一笔都充满了力量和自信。随着墨汁在素绢上晕染开来,一个离经叛道者的形象逐渐浮现,他似乎正在用自己独特的方式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经典。

晨光透过窗户,如轻纱般洒落在李明微微颤动的眼睑上。他缓缓睁开眼睛,适应了一下光线,然后将目光投向书案上的青灯。青灯的火焰已经熄灭,但灯座上仍残留着些许余温,仿佛在诉说着昨夜的故事。

书案上,那本昨晚被李明翻开的《庄子》依然静静地躺在那里,书页停留在“吾丧我”那一页。墨香与晨露的气息交织在一起,如同一股清泉,沁人心脾。李明有些恍惚地伸出手,想要触摸那本古籍,然而指尖却只触碰到了冰凉的竹简,那股寒意瞬间传遍全身。

镜湖的涟漪、柳儿衣袂的触感、禁室尘埃的气息……所有的一切都在这道晨光中渐渐消散,如同清晨的薄雾一般,转瞬即逝。然而,唯有心间那道裂痕,却真实地存在着,隐隐作痛。仿佛有无数的星光从裂缝中渗漏进来,刺痛着他的灵魂。

清晨,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他的书桌上,他缓缓睁开眼睛,伸了个懒腰,然后披上衣服,轻轻地推开房门。

门外,学院的走廊下,已经有一些学子早早地起来,捧着书卷,轻声诵读着。他们的声音在清晨的宁静中显得格外清脆。

他的目光落在了一个熟悉的身影上,那是张师弟,他总是喜欢提出各种问题,常常让老师和同学们感到头疼。此刻,张师弟正站在祭酒面前,低着头,似乎正在接受祭酒的训诫。

他走近一些,听到祭酒严厉的声音:“你在策论中写‘兵无常势,水无常形,何必拘泥古法’,这是何等的狂妄!”

张师弟的声音有些颤抖:“可是,弟子只是觉得,不能一味地遵循古法,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住口!”祭酒打断了他的话,“你这是对先贤的不敬,对经典的亵渎!”

他看着张师弟,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同情。他知道张师弟是个有想法的人,只是有时候过于直率,不懂得委婉表达。

“痴梦未醒?”突然,一个温柔的声音从他身后传来。他回头一看,原来是柳儿,她正手持扫帚,清扫着石阶上的落叶。她的发丝间沾着晶莹的晨露,宛如清晨的第一缕阳光。

“昨夜见你伏案而眠,竟在笑。”柳儿微笑着说,“是做了什么美梦吗?”

他笑了笑,俯身拾起一片金黄的银杏叶,仔细观察着它的叶脉。那叶脉如同知识的路网一般,纵横交错,仿佛蕴含着无尽的奥秘。

“可知庄子梦蝶,醒后问蝶梦庄周?”他轻声说道。

柳儿微微一怔,似乎明白了他的意思。

就在这时,一阵悠扬的钟声传来,晨雾在钟声中渐渐散去。他们转身,一同走向讲堂。

当他们走进讲堂时,听到博士正在训话:“……尔等须恪守圣贤之道,不可妄自揣度,更不可违背经典……”

博士的声音在讲堂中回荡,学子们都静静地聆听着。

突然,柳儿脚下发出“咔嚓”一声,她不小心踩碎了一片枯叶。那声响在寂静的讲堂中显得格外突兀,惊起了檐下的麻雀,它们扑棱棱地飞起,翅膀的振动声仿佛割裂了满院的教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