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火苗钻进破陶罐也能烧热一锅粥(2 / 3)

加入书签

叫卖声此起彼伏。

贺兰楚乔装打扮,混迹在人群中,四处打听着《蓝焰操作图解》的消息。

“听说没?最近西市出了个‘神童’,能用《蓝焰操作图解》改造炉灶,省炭得很!”

“可不是嘛!

我家那破灶,被他一改,烧水都快多了!”

“我也想找他改灶,就是不知道去哪儿找。”

贺兰楚循着声音,来到一处僻静的角落,只见一群半大的孩子围坐在一起,正聚精会神地读着几张破破烂烂的纸片。

那些纸片,正是被人撕碎的《蓝焰操作图解》残页!

更让贺兰楚震惊的是,这些孩子竟然用饭粒当黏合剂,将这些残页拼接起来,试图还原完整的图纸!

“真是……一群小疯子!”

贺兰楚心中五味杂陈。

她没有声张,只是默默地离开了西市,回到蓝焰商会。

“既然他们这么喜欢《蓝焰操作图解》,那就给他们更好的!”

贺兰楚立刻吩咐手下,将一批特制轻炭模组投入西市的货栈,并且在模组上标注“孩童可换”

的字样。

这些模组都是经过特殊设计的,结构简单,易于组装,非常适合孩子们学习和使用。

数日后,扬州西市的五个街区,都出现了经过改良的小灶,这些小灶不仅省炭,而且火力更猛,深受百姓的喜爱。

而这些小灶,无一例外,都出自沈六郎和他的“童子军”

之手。

与此同时,长安城,太极宫。

裴行俭单膝跪地,向李承乾禀告着扬州的情况。

“殿下,扬州出现了一群童党,聚众习火,虽然目前来看并没有什么邪意,但臣担心长此以往,会形成尾大不掉之势。”

李承乾放下手中的奏折,走到窗前,望着远处的天空,若有所思地说道:“火若只能由官授,则终是私火;唯百姓自燃,方为公器。”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传令下去,将《静火三录》中‘民用炉式十八种’摘出,编为《童蒙火经》,配上木刻插图,交由蓝焰商会,随米粮一同派至灾荒边缘州县。”

“臣遵旨!”

裴行俭领命退下。

扬州城,夕阳西下。

沈六郎带着他的小伙伴们,来到一户孤寡老人的家中,准备为她改装炉具。

“老人家,您这炉子太旧了,烧火慢,还费炭,我们给您换个新的!”

沈六郎一边说,一边麻利地拆卸着旧炉子。

经过一番忙碌,一个新的炉子安装好了。

沈六郎点燃炉火,炉膛里立刻燃起了熊熊火焰。

“真亮堂!

这火真旺!”

老人高兴地合不拢嘴。

然而,就在这时,意外生了。

由于操作不慎,炉子突然喷出一股黑烟,呛得众人咳嗽不止。

“咳咳……怎么回事?”

“是不是出问题了?”

邻居们闻到黑烟,纷纷跑出来查看情况。

“妖火!

这是妖火!”

有人惊恐地喊道。

“快去报官!

抓妖人啊!”

很快,官府的人就赶到了,不由分说就要拘捕沈六郎等人。

“住手!

你们不能抓他们!”

一个妇女挺身而出,挡在沈六郎身前。

“他们帮我们省炭过冬,你们倒要抓恩人?有没有良心!”

“就是!

他们是好人,不能抓!”

越来越多的百姓聚集过来,将官府的人围得水泄不通。

“乡亲们,乡亲们,都冷静一下!”

一个熟悉的声音传来。

崔琰带着一队监察哨赶到现场。

她先是安抚了百姓的情绪,然后走到炉子旁,仔细地检查了一番。

“大家不用担心,这只是短时的黑烟喷涌,炉子本身没有问题。”

崔琰说道。

她转过头,对着沈六郎说道:“这次是个小失误,下次注意改进。”

然后,她从怀里掏出一枚铜牌,递给沈六郎。

“这是‘民间助燃员’铜牌,有了它,你们就可以光明正大地为百姓服务了。”

崔琰笑着说道。

消息传开,江南七州,半月之内,涌现出两百余支少年修灶队,他们穿梭于大街小巷,用自己的双手,温暖着千家万户。

数月后,润州码头。

李承乾一袭布衣,站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目光落在不远处的一个茶摊上。

茶摊的主人是一个须皆白的老人,他正用一个带着缺口的陶罐烧水,罐底的火焰忽明忽暗,似乎随时都会熄灭。

“老人家,你这罐子都破成这样了,怎么还在用啊?”

李承乾走上前,笑着问道。

老人抬起头,看了李承乾一眼,浑浊的那火焰,的确与寻常不同,幽蓝如鬼火,稳定得像老僧入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