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火苗钻进破陶罐也能烧热一锅粥(1 / 3)

加入书签

次年春,扬州城却炸了锅——不是天雷,是“童子火”

十几个半大小子,鼓捣着些歪瓜裂枣的自制炉具,愣是帮着码头商户省下大把炭火钱。

这下可捅了马蜂窝,旧炭商们鼻子都气歪了,眼红得像煮熟的虾米,一口咬定这是“妖火”

,集体跑去官府告状。

官老爷也是个拎不清的,大手一挥就要抓人。

结果,扬州百姓可不干了!

你当蓝焰商会是吃素的?

那可是韦绶一手带起来的!

一时间,全城百姓手持蓝焰灯笼,把衙门围了个水泄不通,那场面,比过年还热闹。

这事儿一路捅到了长安。

李承乾听罢,龙颜大悦:“反了他们了,敢动我的‘星星之火’!”

一道圣旨,彻查!

最终,黑心炭商赔了个底掉,沈六郎那帮小崽子,还被特许进入扬州炭工分院“旁听”

结案那天,扬州城墙上多了一幅涂鸦,一个戴着斗笠的背影,站在万家灯火前,脚下影子却是千人形状,那叫一个气势恢宏!

而远在海南的孤岛上,一个素袍女子,轻轻合上新写的笔记,墨迹未干,自言自语道:“火种已散,烧到哪里,就看他们的造化了。”

扬州炭工分院,红砖垒砌的炉房热浪滚滚,像是只不知疲倦的巨兽,日夜不停地吞吐着火焰。

沈六郎踮着脚,扒着墙根,眼巴巴地望着里头。

三天了,整整三天!

他就像个被烤干的咸鱼,浑身上下都散着一股渴望学习的焦味儿。

“身份核验不通过,外人不得入内!”

看门的老头儿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铁面无私地把沈六郎挡在门外。

身份核验?

沈六郎挠破脑袋也想不明白,他爹是早死的渔民,娘是给人浆洗衣服的,祖上八辈儿都是清清白白的良民,能有啥问题?

“哼,没门路就是没门路,还想白嫖炭工的技术?做你的春秋大梦去吧!”

背地里,有人酸溜溜地嘀咕。

沈六郎不争不闹,只是默默地蹲在炉房外,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那嗡嗡作响的风箱。

他没钱没势,但他有的是耐心和一颗求知若渴的心。

别人学技术靠师父手把手教,他沈六郎就靠这双眼睛和这颗脑袋!

风箱拉动,气流涌动,炉火升腾……

他在地上寻了块炭灰,就着那凹凸不平的地面,一笔一划地画了起来。

那是气流的路径图,弯弯绕绕,复杂得像人体的脉络。

崔琰例行巡查,远远地就看到一个脏兮兮的小身影蹲在地上,聚精会神地涂鸦。

她本想呵斥,但当她看清地上的图画时,却愣住了。

这……这不是《蓝焰操作图解》里的“负压引燃法”

吗?

虽然简化了不少,但原理却分毫不差!

“这孩子……是个天才啊!”

崔琰心中惊叹。

她快步走到沈六郎身边,蹲下身子,轻声问道:“你叫什么名字?这图是谁教你的?”

沈六郎吓了一跳,猛地抬起头,看到崔琰那张略显疲惫却充满知性的脸庞,结结巴巴地说道:“我……我叫沈六郎,没人教我,我……我自己看的。”

“自己看的?”

崔琰更加惊讶了,她指着图上的一个细节,问道:“这里为什么要这样设计?你知道吗?”

沈六郎毫不犹豫地回答道:“这里是为了增加进气量,提高燃烧效率,减少黑烟的产生。”

崔琰眼中精光一闪,她知道,自己捡到宝了!

“好,很好!”

她站起身,语气坚定地说道:“从今天起,你不用旁听了,你可以跟着我学习拆装试验炉!”

当晚,夜深人静,沈六郎蜷缩在扬州城外的一处桥洞里,破烂的棉絮裹紧了单薄的身子,抵御着寒冷的侵袭。

他白天帮码头扛包,晚上就睡在这里,这就是他的家。

突然,一个黑影悄无声息地出现在桥洞外,轻轻地将一个油纸包放在他的身边,随后又悄无声息地消失在夜色中。

沈六郎警觉地睁开眼睛,打开油纸包,里面是一份用粗糙的麻纸抄录的基础讲义,纸张泛黄,字迹娟秀,还带着淡淡的墨香。

“崔先生……”

沈六郎喃喃自语,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与此同时,蓝焰商会扬州分会,贺兰楚正伏案疾书,算盘噼啪作响,在寂静的房间里格外清晰。

“不对,这数据不对!”

她眉头紧锁,盯着账本上的一行数字。

江淮地区《蓝焰操作图解》的放记录显示,扬州西市在短短三日内,竟然被领走了三百册,这个数字远远出了预估。

“西市……难道有什么蹊跷?”

贺兰楚放下手中的笔,决定亲自去西市一探究竟。

西市是扬州最热闹的市集,人流如织,商贩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