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灯下无影时方见掌灯人(2 / 2)

加入书签

>

薛仁贵带人抓获了一个老匠人,那匠人头花白,满脸皱纹,看起来饱经风霜。

审讯室里,薛仁贵坐在桌子后面,看着跪在地上的老匠人,心里百感交集。

“说吧,是谁让你烧毒炭的?”

薛仁贵的声音低沉而威严。

老匠人抬起头,看了薛仁贵一眼,眼神里充满了恐惧和无奈。

“官爷,小老儿也是没办法啊!

家里人要吃饭,要活命,不烧毒炭,就得饿死啊!”

“你不知道烧毒炭会害死人吗?”

薛仁贵怒道。

“知道,小老儿当然知道!

可是……可是小老儿也没办法啊!”

老匠人哭了起来,“小老儿以前是东宫火器作坊的杂役,后来家里人得了瘟疫,残疾了,没钱医治,只能回来重操旧业。”

薛仁贵听到这里,心里一震。

东宫火器作坊?

那不是太子殿下负责的吗?

他沉默了片刻,问道:“你烧毒炭,挣了多少钱?”

“没多少,一天也就几百文。”

老匠人低着头说,“那些黑心的商人,把价钱压得很低,小老儿也只能勉强糊口。”

薛仁贵听完,心里更加难受。

他想起自己这些年,为了太子殿下,出生入死,杀敌无数。

可是现在,他却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属下斩过千敌,今日却不知刀该向谁落。”

薛仁贵回到长安,把事情的经过,原原本本地告诉了李承乾。

李承乾听完,沉默了很久。

“罪在制度缺漏,不在孤身挣扎之人。”

李承乾叹了口气,说道,“建疗养院,纳其全家。”

薛仁贵抬起头,看着李承乾,眼神里充满了敬佩。

“殿下英明!”

李承乾摆了摆手,说道:“这件事,不能就这么算了。

必须从根子上解决问题。”

于是,李承乾下令,在全国设立“火政监察哨”

,由炭工学堂的毕业生轮值,直接向民生司汇报。

同时,他还废除了“太子监造”

的铭文,统一改为“民铸·永燃”

孙思邈得知此事,感慨万千。

“昔者争光者亡,今者藏光者兴。

殿下此举,真是功德无量啊!”

日子一天天过去,长安城渐渐恢复了平静。

这天,李承乾站在皇城的城楼上,看着远方,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而就在这时,一个太监走了过来,对着李承乾说道:“殿下,陛下召见。”

李承乾转过身,跟着太监走向了甘露殿。

殿内,李二坐在龙椅上,看着走进来的李承乾,眼神复杂。

“承乾,这些年你图什么?”

空气仿佛凝固了一般,李承乾站在大殿中央,抬起头,与李二对视着。

他的脸上,露出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

李承乾笑而不语。

无需修改

冬至大典上,李世民那句“承乾,这些年你图什么?”

像一道惊雷,把李承乾劈得外焦里嫩。

“儿臣起初只为求生存,后来想安抚百姓,如今只希望——千家万户灶火燃起时,无人再问是谁点燃。”

李承乾低下头,声音不大,却像铁锤一样砸在甘露殿的地板上。

李世民久久没有说话,殿内安静得能听见金鱼在池子里吐泡泡的声音。

李承乾能感觉到,皇帝老爹的目光像x光一样扫视着他,要把他从里到外看个透彻。

他心里苦笑着,图什么呢?

图活着,图不被当成炮灰,图能在这吃人的世道里,留下点什么。

三日后,宫里炸开了锅。

御膳房,那个象征着皇权至高无上的地方,竟然全部换成了蓝焰炉!

消息一传出,朝野震动,一群老学究跳着脚骂“离经叛道”

,但李世民一句话都没说,直接把堆积如山的旧柴薪,拉到了甘露殿前。

“点火!”

李世民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熊熊烈火映红了半边天,热浪扑面而来,把人的脸烤得生疼。

李承乾站在不远处,看着那燃烧的火焰,仿佛看到了一个时代的终结。

就在这火光映天的时候,遥远的海边,一座破旧的小庙里。

一件洗得白的素袍,静静地挂在竹竿上,被海风吹得微微摆动,像是在告别,又像是在……等待。

贺兰楚那边,从岭南回的加急密函上写着:十七州炭料流通账目,有古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