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灯下无影时方见掌灯人(1 / 2)

加入书签

夜风那个吹啊,长安城的热闹劲儿还没散。

谁能想到,太子殿下搞的“匠籍入流”

这么给力,直接把西市的蓝灯笼都点亮了!

就在这歌舞升平的档口,岭南,那旮旯地方,又开始冒泡了。

“啥?又来瘟疫?”

李承乾搁民生司的办公室里,听着底下人汇报,眉头一皱。

这年头,瘟疫简直比关键绩效指标(kpi)还烦人。

“殿下,这次的好像跟之前的有点不一样。”

来汇报的是民生司的一个小官,擦着汗说,“症状是像旧疫,但传染特别慢,而且……而且主要集中在几个村子。”

李承乾心说,这有点意思。

慢传染?难道是定向传播?

没两天,孙思邈的加急奏报就到了,字里行间都透着一股子“药王”

的专业和焦虑。

“殿下!

查出来了!

这次的瘟疫,根儿上是‘毒炭’!

有人私自烧那种静火教留下来的玩意儿,里头汞含量标,烧出来的烟有毒!”

李承乾看完奏报,差点没把手里的茶杯捏碎。

静火教?

那不是早就被定义成邪教了吗?

这都多少年了,还有人敢玩这套?

更让他火大的是,孙思邈还在奏报里说,地方官知道这事儿,竟然瞒着不报!

“好啊,这是要捂盖子,等着本宫来掀呢。”

李承乾冷笑一声,眼神里闪过一丝寒光。

他没声张,直接把贺兰楚叫了过来。

“贺兰,你以蓝焰商会稽核的名义,去趟岭南。

七天之内,把那些地方官的账本,还有相关人证,给本宫带回来!”

贺兰楚是谁?

那可是蓝焰商会的账房先生,精明得跟个算盘珠子似的。

李承乾相信,这事儿交给她,绝对靠谱。

贺兰楚领命而去,李承乾也没闲着,立刻安排飞骑军暗中待命,随时准备接应。

就在贺兰楚赶赴岭南的同时,广州城里,来了一个不之客。

那是个和尚,穿着破旧的僧袍,手里拿着几块黑乎乎的炭。

他在街头支了个摊子,摆了个香炉,就开始吆喝。

“各位父老乡亲!

贫僧法明,来自终南山!

今天给大家伙儿演示一个古法绝技——辨炭!”

法明和尚的声音洪亮,一下子就吸引了不少人围观。

只见他从包袱里拿出几份不同的炭,有普通的木炭,有掺了硫磺的,还有那种黑得亮的“毒炭”

他把炭放进炉子里,点燃。

“大家看好了!

这普通木炭,烧出来的烟是白的!

这掺了硫磺的炭,烟是黄的!

而这……这毒炭!”

随着法明和尚的话音落下,那块“毒炭”

燃烧起来,竟然冒出了淡淡的蓝烟!

人群顿时炸开了锅。

“我的天!

这蓝色的烟,有毒吗?”

“这和尚是哪儿来的?怎么会这种邪门的玩意儿?”

“他不会是静火教的余孽吧?”

法明和尚双手合十,微微一笑:“各位不必惊慌。

这毒炭的配方,出自唐代古方《炎箓诀》,本是炼丹所用,后来被静火教的人拿去当‘圣火引’,害人不浅啊!”

说着,他从怀里掏出一本破旧的经书,正是《炎箓诀》的残本。

“贫僧今天在这里,就是要告诉大家,同样的炉火,配上不同的炭,烧出来的东西可不一样!

大家一定要擦亮眼睛,别被那些妖言惑众的人给骗了!”

人群中,有人开始议论纷纷,甚至有人跪下来,对着法明和尚磕头,称他为“新火师”

这一幕,正好被路过的裴行俭看到了。

裴行俭是谁?

那可是朝廷的命官,对这些妖言惑众的事情最是敏感。

他立刻下令,要将法明和尚抓起来。

就在飞骑军要动手的时候,一个声音传来:“住手!”

人群分开,李承乾走了出来。

“殿下!”

裴行俭连忙行礼。

李承乾摆了摆手,走到法明和尚面前,仔细打量了他一番。

“法明大师,你刚才说的话,本宫都听到了。

你说的很有道理,真道理不怕假神迹。”

说着,他转头对裴行俭说:“放了他,让他把话说完。”

裴行俭虽然不解,但还是领命退下。

法明和尚对着李承乾微微一笑,继续他的“讲座”

李承乾站在一旁,听着法明和尚的讲解,心里却在琢磨着什么。

另一边,薛仁贵奉命,带人查封了岭南的毒炭窝点。

窝点里,堆满了黑乎乎的炭块,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气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