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学易无过 夫子的晚年之愿(5 / 6)
p>的精神。
六、学易的当代价值:应对变化的智慧
《周易》“变易”
思想对现代管理的启示,在华为的“危机管理”
中显现。
任正非推崇“华为的冬天”
理论,每年投入营收的15用于研(20年研费用达1880亿元),这与《周易?否卦》“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
的危机意识相通——顺境时要防逆境。
他在内部讲话中引用“革卦”
“穷则变,变则通”
,鼓励员工“自我革命”
。
2019年面对美国制裁,华为启动“备胎计划”
,将多年研的“鸿蒙系统”
推向市场,正是“见几而作”
的体现。
任正非说:“我们学《易》,不是算命,是学‘变’的智慧。”
这种“居安思危”
的智慧,帮助华为在国际竞争中避免“大过”
。
“无大过”
对个人成长的指导,在“生涯规划”
领域鲜活起来。
职业规划师常以“乾卦”
六爻喻人生阶段:
“潜龙勿用”
(20-30岁):如刚入职的年轻人,应像“潜龙”
积累能力,不宜急于表现。
某互联网公司实习生频繁提“颠覆性建议”
,反被团队排斥,便是不懂“潜龙”
之道。
“见龙在田”
(30-40岁):如部门主管,需在实践中展现才能。
某项目经理在完成几个小项目后,才接手大项目,循序渐进,符合“见龙”
的节奏。
“飞龙在天”
(40-50岁):如企业高管,可充分挥领导力,但也要警惕“亢龙有悔”
。
某ce0在行业巅峰时盲目扩张,导致资金链断裂,正是“亢龙”
之过。
这种“知时而动”
的思维,正是孔子学《易》想获得的智慧,让每个人在人生节点都能“无大过”
。
《周易》辩证思维对科技伦理的警示,在人工智能展中凸显。
当a1phag0击败人类棋手时,科学家想起《周易?泰卦》“泰极否来”
——技术过度展可能带来伦理问题。
清华大学科技伦理委员会引用“履卦”
“履道坦坦,幽人贞吉”
,强调ai研需走正道;用“谦卦”
“谦尊而光”
提醒从业者保持谦逊,避免“技术至上”
的大过。
20年chatgpt引争议时,某ai伦理学家在论文中写道:“我们要学‘既济卦’‘初吉终乱’,看到技术成功的同时,也要防范最终的混乱。”
这种“见几而作”
的前瞻,与孔子学《易》的初衷一致,让科技展始终服务于人类福祉。
七、历史人物的学易实践:以易修身的典范
诸葛亮的“隆中对”
,是《易》“知变”
智慧的军事应用。
他在隆中分析天下大势:“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不可与争锋(如‘乾卦’亢龙);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如‘坤卦’厚德载物)。”
(《三国志?诸葛亮传》)
这“联吴抗曹”
的策略,暗合《周易?比卦》“比,辅也,下顺从也”
——联合弱小对抗强敌。
他还根据“革卦”
“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
,说服刘备“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
,将卦象转化为具体战略。
北伐时,他在祁山“推演兵法,作八阵图”
(《三国志?诸葛亮传》),这八阵暗合八卦,“休、生、伤、杜、景、死、惊、开”
八门对应“乾、坤、震、巽、坎、离、艮、兑”
,正是《易》“刚柔相济”
的应用,让蜀军以少胜多,避免“骄兵必败”
的大过。
司马光编《资治通鉴》,融入《易》的“鉴戒”
思想。
他在《进资治通鉴表》中说“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
,这与《周易?系辞》“君子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
一脉相承。
书中分析“安史之乱”
,认为根源是“君不君,臣不臣”
,如《周易?否卦》“内阴而外阳,内柔而外刚”
——唐玄宗晚年“内宠杨贵妃,外任安禄山”
,内部失序导致外乱。
他还在“臣光曰”
的评论中引用“谦卦”
“谦谦君子,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