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4章 冤沉诏狱心犹壮,志守疆场气未平(3 / 4)
“偏房已安全”。
李默走进偏房,看到周廉、王彦已在,三人没有说话,只是点头示意,各自找了个位置坐下,整理着手中的证据副本,等待其他御史的到来。
赵衡则利用了谢渊给他的兵部勘合,以“查验太庙祭祀用的军器配件”为由,从太庙的军器库入口进入。按大吴礼制,太庙祭祀需陈列部分军器,以示“文武并重”,兵部有权提前查验。
赵衡身着绯色御史袍,手里拿着兵部勘合,走到太庙军器库入口,对守卫的京营士兵道:“奉谢大人令,查验祭祀用的军器配件,确保明日大典万无一失。”京营士兵接过勘合,仔细核对上面的兵部大印和谢渊的签名,确认无误后,放他进入。
进入军器库后,赵衡没有停留,按照谢渊指示的路线,穿过军器库,从后门走出,便是太庙的偏房区域。路上,他看到几个石崇的缇骑在巡逻,心中一紧,连忙低下头,装作专注于查看军器的模样,顺利避开了缇骑的注意。
赵衡走进偏房,看到周廉、王彦、李默已在,他松了口气,拿出证据副本,放在案上:“外面缇骑不少,诸位大人需多加小心。”周廉点头:“谢大人已安排玄夜卫暗哨,放心吧,只要我们按计划行事,不会出问题。”
孙谦和郑益则选择了结伴而行,却故意分开走不同的路线,再在太庙附近会合,分散石崇缇骑的注意力。
孙谦先从家中出发,走向太庙方向,故意让缇骑看到;郑益则从另一个方向出发,绕路前往太庙。缇骑看到孙谦,立刻跟了上去,却没发现郑益也在往太庙方向走。
走到太庙附近的一条小巷,孙谦停下脚步,假装整理衣冠,身后的缇骑刚要上前盘问,突然听到巷口传来“有人打架”的喊声,是玄夜卫的暗哨在制造混乱。缇骑见状,连忙跑去查看,孙谦趁机快步走出小巷,与等候在那里的郑益会合。
两人一同走向太庙,拿出御史台的文书,对门口的禁军道:“奉谢大人令,提前进入太庙,参与祭祀准备。”禁军核对无误后,放他们进入。孙谦和郑益走进偏房,看到其他四位御史已在,六人终于全部到齐,脸上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谢渊在书房里,通过玄夜卫的暗线,实时掌握着六位御史的动向。林朔每隔半个时辰就会来禀报一次:“大人,周御史已通过菜车绕开缇骑,接近太庙;王御史已混入国子监队伍,进入太庙正门;李御史已从礼部侧门进入……”
谢渊坐在案前,看着桌上的京城舆图,上面用红笔标注着六位御史的行进路线和玄夜卫暗哨的位置,每一个红点都代表着一个关键节点。他时不时拿起笔,在舆图上做着标记,调整着暗哨的部署——当得知赵衡遇到缇骑巡逻时,他立刻让林朔通知附近的暗哨,做好接应准备;当孙谦被缇骑跟踪时,他下令暗哨制造混乱,帮孙谦脱身。
“大人,六位御史已全部抵达太庙偏房,正在等候您的指示。”林朔最后一次禀报,语气中带着一丝轻松。谢渊放下笔,站起身,整理了一下绯色官袍:“好,我们也该出发了。”他拿起案上的紫檀锦盒,里面装着石崇罪证的正本,这是明日发难的关键。
走出书房,谢渊的马车已在府外等候,林朔扶他上车,马车缓缓驶向太庙。路上,谢渊闭目养神,脑海中一遍遍过着明日的流程:呈证、六御史依次发难、应对石崇的狡辩、陛下的反应……每一个环节都反复推敲,确保万无一失。
石崇府的书房里,缇骑头目躬身禀报:“大人,谢府今日有六位御史先后离开,分别往不同方向去了,有的出城,有的去了国子监,有的去了礼部侍郎府,似乎没有异常。”石崇坐在椅子上,手里把玩着一枚玉佩,冷笑一声:“谢渊想联合御史发难?真是自不量力!六位御史而已,翻不起什么风浪。”
他根本没把六位御史放在眼里,认为他们只是谢渊的“棋子”,掀不起大浪。“继续监视谢渊的动向,只要他不靠近太庙,就不用管他。”石崇吩咐道,语气中带着傲慢,“明日祭祖大典,有李嵩帮我周旋,谢渊就算想呈证,也会被说成是‘构陷’,陛下绝不会信他。”
缇骑头目躬身应道:“是,大人。”转身退下。石崇看着窗外的天色,眼中满是自信——他以为自己的部署天衣无缝,却不知道,六位御史早已避开跟踪,在太庙偏房集结,等待着明日给他致命一击。
太庙偏房里,六位御史围案而坐,烛火映着他们的脸庞,每个人的眼神都异常坚定。谢渊走进偏房,看到六人已到齐,满意地点点头:“诸位大人,辛苦你们了。”周廉起身道:“谢大人,为了正义,为了忠良,这点辛苦不算什么。”
谢渊拿出紫檀锦盒,打开一看,里面的罪证正本完好无损:“明日,读祝文时,我会先上前呈证,陛下翻阅时,周御史便出列,历数石崇构陷于科的罪行;王御史接着弹劾他侵吞军饷;李御史、赵御史佐证他私通北元;孙御史、郑御史弹劾他败坏吏治。记住,无论石崇如何狡辩,我们都要坚守证据,不可慌乱。”
他顿了顿,补充道:“玄夜卫的缇骑已在太庙外围部署,若石崇的亲信敢发难,他们会立刻出手控制。萧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