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2章 寸笺藏计寄君前,缄口记踪避祸愆(3 / 6)
稳妥:“如此一来,既不会引发混乱,又能有效控制石崇的亲信,防止他们毁证或发难。”谢渊补充道:“还要让周显大人派缇骑,暗中保护柳明和赵承业府中的证人,石崇若无法通过亲信动作,可能会转而报复证人,杀人灭口。”
两人对着舆图,逐一确认每个部署的细节:玄夜卫亲军的调动路线、与岳谦的联络暗号、张启接管档册的流程、证人保护的点位,每一步都反复推敲,确保万无一失。烛火映照在舆图上,标记着“控制”“监视”“保护”的红点,像一张细密的网,悄然笼罩住石崇的党羽。
谢渊回到案前,开始将所有证据分门别类,动作沉稳而迅速,每一步都透着严谨。“呈给陛下的证据,需条理清晰,让陛下能快速抓住核心,不可杂乱无章。”他取出四个牛皮纸信封,分别贴上“交易实证”“阴谋密录”“人证证词”“同党佐证”的标签。
第一个信封“交易实证”,放入柳明的蓝布账册和赵承业府中的北元书信。“账册记明每次交易的物品、日期、经办人,书信印证石崇有同党协助,这是石崇通敌的直接证据。”谢渊将信封封好,在右上角盖下自己的私印——正一品官员的绯色印鉴,代表证据经他亲核,真实可信。
第二个信封“阴谋密录”,放入西山秘廪的密谈记录残页和石崇与巴图的密谈纪要。“这些记录直接暴露石崇‘削边军、混中原、割疆土’的阴谋,是定其谋逆罪的关键。”谢渊特意将“共分北疆”的残页放在最上面,“陛下一眼便能看到石崇的狼子野心,震醒其可能存在的犹豫。”
第三个信封“人证证词”,放入柳明的亲笔证词及附页的庄园布局图,还有之前录下的赵承业供词(赵承业已被玄夜卫控制,供认协助石崇传递信息)。“人证是证据链的闭环,柳明的证词有细节、有动机,赵承业的供词能印证同党关系,让铁证更具说服力。”谢渊在信封上注明“柳明可当庭对质”,方便陛下知晓后续质证的可能性。
第四个信封“同党佐证”,放入石崇亲信的往来书信(从玄夜卫截获)、理刑院存档的石崇旧党名录(张启提前调出)。“这些证据能证明石崇的阴谋并非一人之举,而是有庞大的党羽网络,提醒陛下彻底清理旧党,永绝后患。”
谢渊将四个信封按“交易实证→阴谋密录→人证证词→同党佐证”的顺序排列,最上面压着一张纸条,写着证据链的简要说明:“账册证通敌,密录证谋逆,证词证动机,同党证网络,四者环环相扣,无懈可击。”他满意地点点头,这些证据,足以让石崇在朝堂上无从辩驳。
“证据已整理妥当,我今夜入宫,求见陛下。”谢渊站起身,整理了一下玄色常服,换上正一品的绯色官袍,腰间系上玉带,戴上进贤冠,按《大吴服饰制度》,夜访皇宫需着朝服,以示对陛下的尊重和事情的紧急。
萧栎担忧道:“夜入宫闱,按规制需提前通报,你这般贸然前往,恐会被宫门守卫阻拦,甚至被石崇党羽借机弹劾‘擅闯禁宫’。”谢渊从袖中取出一枚玉印,是元兴帝赐给他的“忠勤”印鉴:“凭此印鉴,宫门守卫可直接通报,陛下知晓是我夜访,定会召见——他若不想大吴江山陷入危机,便不会拒绝听我呈证。”
他补充道:“我已让老周去通知李德全,让他提前向陛下说明我夜访的缘由,减少陛下的疑虑。”谢渊走到门口,转身看向萧栎:“郡王,玄夜卫的部署就拜托你了,务必控制好石崇的亲信,确保明日早朝,石崇无法动用任何外力干扰呈证。”
萧栎躬身道:“谢大人放心,我已让周显大人调派玄夜卫亲军,按计划行动,今夜必会盯紧石崇党羽,绝不让他们有任何动作。”他看着谢渊的背影,忽然开口:“谢大人,此去凶险,若陛下一时不察,听信石崇谗言,你……”
谢渊脚步顿住,回头时,烛火映在他脸上,眼神坚定如铁:“我身为太保兼兵部尚书兼御史大夫,护国安邦是我的职责,即便陛下不察,我也要以死谏言,绝不让石崇的阴谋得逞——这是元兴帝当年对我的嘱托,也是我谢家世代的家训。”
谢渊推开书房门,夜色如墨,玄夜卫亲军已在府外等候,为首的校尉躬身道:“大人,车马已备妥。”谢渊点点头,踏上马车,车轮碾过青石板的声响,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清晰,像一把即将敲响的战鼓,预示着一场惊天动地的对决即将开始。
就在谢渊整理证据、准备入宫的同时,石崇在诏狱的临时居所内,正与亲信密谈。他虽被暂时关押,却因旧党势力仍在,得以与外界联络。“明日早朝,《请减边军疏》务必获准,这是我们计划的第一步。”石崇坐在椅子上,身着囚服,却依旧带着傲慢的神情,对面前的玄夜卫北司副指挥使说。
“大人放心,属下已让亲信提前入宫,游说吏部尚书李嵩和几位内阁大臣,他们已答应在早朝时附和大人的奏疏。”副指挥使躬身道,“另外,属下已安排人,若谢渊试图呈证反对,便递匿名文书,称谢渊因与大人有私怨,伪造证据构陷。”
石崇满意地点头:“谢渊虽掌兵权,却过于刚直,不懂变通,陛下对他已有忌惮,再加上匿名文书的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