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1章 非仗孤忠拼一死,孰揭黑幕耀天衢?(5 / 6)
房主事张启早已核验,确为石崇亲笔——张启可当庭佐证!”
张启出列躬身道:“陛下,臣已将账册上的笔迹、印鉴与石崇的奏疏、私档比对,其‘捺笔回锋’的习惯、‘崇’字私印的木纹,均与石崇亲笔一致,绝非伪造!”谢渊继续道:“更何况,石崇通敌的北元使者巴图,现已被玄夜卫擒获,关押在诏狱密牢,可当庭与柳明对质——证据确凿,不容狡辩!”
张文等人脸色愈发惨白,再也说不出反驳的话。萧栎出列补充道:“陛下,石崇的复辟计划,不仅通敌北元,还暗中联络旧党,意图在京城起事,臣已查获其与旧党的往来书信,可一并呈给陛下——此等叛国叛君之贼,若不速严惩,恐动摇国本!”
殿内的氛围再次凝重起来,百官的立场泾渭分明:正直官员力主严惩,旧党成员试图拖延,形成了鲜明的对决。萧桓看着眼前的一切,心中愈发清楚,石崇的罪行绝非一人之举,而是牵扯出一张庞大的旧党网络,清理这张网络,不仅是为了告慰冤魂,更是为了稳固大吴的江山。
萧桓深吸一口气,强压下心中的怒火,目光扫过殿内的百官,声音沉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张文,你身为吏部侍郎,不思为国分忧,反而为叛国奸贼辩解,可知罪?”张文吓得双腿一软,跪倒在地:“陛下,臣知罪!臣一时糊涂,求陛下饶命!”
“哼!”萧桓冷哼一声,“念你今日只是附和,暂不追究,若再敢为石崇说话,定严惩不贷!”张文连连叩首:“谢陛下饶命!臣再也不敢了!”萧桓不再看他,转头对李德全道:“传朕旨意:即刻命三法司提审石崇,连同徐靖、秦飞等党羽一并审讯,务必查清所有通敌叛国细节,不得遗漏!”
“传旨玄夜卫,即刻将巴图从密牢押往三法司,与石崇当庭对质!”
“传旨吏部,彻查所有与石崇有牵连的官员,无论品级高低,一律停职审查,由张文协助吏部尚书刘焕办理——张文,你若敢徇私,朕定不饶你!”
“传旨户部、兵部,即刻核查大同卫、宣府卫的军粮、军器短缺情况,补发所缺粮草、军器,安抚边军将士与百姓!”
一道道旨意从萧桓口中传出,条理清晰,雷霆万钧,彰显着帝王的决断。李德全连忙躬身记下,快步走出殿外传旨。殿内的官员们见状,纷纷躬身道:“陛下圣明!”
萧桓看向柳明,语气缓和了几分:“柳明,你冒死作证,揭发叛国奸贼,有功于社稷。朕封你为从七品翰林院典籍,掌修史之事,你的哥哥柳安,可升为正六品工部主事,以表彰你们兄弟的忠义之举。玄夜卫会继续保护你与你哥哥的安全,任何人不得报复。”
柳明万万没想到自己会被封官,连忙叩首:“谢陛下恩典!臣只求陛下能严惩石崇,告慰爹娘与将士的冤魂,不敢求封赏!”萧桓道:“你的忠义,朕已记下,封赏是你应得的。下去吧,三法司审讯时,还需你出庭作证。”柳明再次叩首,在玄夜卫亲军的护送下,退出了奉天殿。
看着柳明的背影消失在殿外,萧桓拿起御案上的账册,再次翻到最后一页,目光落在“割大同卫以西三城”的字迹上,眼神里的怒火渐渐化为坚定——他不仅要严惩石崇及其党羽,还要让北元为他们的所作所为付出代价,更要让大吴的江山,再也不会因奸佞而蒙羞。
柳明退出奉天殿后,奉天殿的殿议仍在继续。萧桓命谢渊、萧栎、周显、周铁四人组成“石崇案专项核查组”,全权负责清理石崇旧党、核查通敌细节、安抚边军与百姓等事宜。谢渊等人躬身领命,开始商议具体的部署。
“陛下,石崇的旧党在理刑院根基较深,建议由周显大人率玄夜卫亲军接管理刑院,防止他们销毁证据。”谢渊奏道。周显躬身道:“臣遵旨,即刻带人前往理刑院,接管所有档册与囚犯。”
萧栎补充道:“大同卫、宣府卫的百姓因城破遭难,臣建议由户部拨款,派专员前往安抚,为殉国将士立碑,抚恤其家属,以安民心。”刘焕躬身道:“臣会即刻安排,确保粮草与银两早日送达边地。”
萧桓颔首:“好,就按你们的商议办理。另外,于科将军因石崇构陷而囚诏狱,即刻命三法司为其平反,恢复其官职,让他前往大同卫,协助岳谦整顿边防——大同卫是大吴的北大门,不能再出任何差错。”谢渊躬身道:“陛下英明,于科将军忠勇,定能守好大同卫。”
殿议结束后,官员们陆续退出奉天殿,关于“石崇通敌叛国”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迅速传遍京城。百姓们闻讯,纷纷涌上街头,欢呼雀跃,要求严惩石崇及其党羽。王婆拿着铜护心镜,在谢府门口哭着说:“于将军终于要平反了!大同卫的冤魂终于能安息了!”
谢渊走出奉天殿,望着远处的宫墙,心里松了口气——柳明的证言,终于揭开了石崇叛国的最后一层黑幕,接下来,只需按部就班地清理旧党、平反冤屈、整顿边防,大吴的朝堂就能渐渐恢复清明。他想起元兴帝萧珏的话“活忠难,守公更难”,今日,他终于践行了这句话,用铁证与忠义,守护了大吴的公道。
此时,玄夜卫亲军已按周显的命令,前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