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1章 非仗孤忠拼一死,孰揭黑幕耀天衢?(3 / 6)

加入书签

和藏匿而磨损,纸页间还夹着几根干枯的草茎,显然是藏于隐秘潮湿之处多年。

他缓缓翻开账册,第一页没有标题,只在右上角有个小小的“崇”字朱印,是石崇的私印。账册内的字迹是工整的小楷,墨色深浅不一,显然是不同时期所记,有些页面的墨迹已晕开,有些则因纸张干燥而开裂,却依旧能清晰辨认。

“陛下请看,”柳明伏在地上,仰头指向账册中段,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天德元年冬十月,石崇令臣备锁子甲十副、火药配方一卷,遣心腹赵奎(玄夜卫北司校尉,石崇亲信)送往北元王庭,言‘暂止宣府卫兵戈,待复辟事成,必以重利相报’——此乃为让北元按兵不动,好让他专心谋划扶代宗复位之事!”

萧桓依言翻至该页,只见上面写道:“冬十月廿一,送北元锁子甲十副,银五百两,火药配方一卷,遣赵奎往赴。约:宣府卫三月无战事,助吾清君侧、复大统,事成以大同卫以西为谢。”旁侧还有石崇的朱笔批注:“复辟需稳边,此乃权宜之计,待登基后可再议。”墨迹陈旧,与纸页泛黄的色泽完全吻合,绝非近期伪造。

萧桓的眉头微微皱起,指尖在“火药配方”四字上停顿——火药乃大吴军器重器,私赠外敌,已是重罪,更何况是为了“复辟”而换取敌寇息兵,其心可诛。他继续往下翻,账册页页皆是隐秘交易:“天德元年春三月,送北元战马二十匹,换边隘通行令牌三枚,供心腹往来联络”“天德二年夏六月,赠北元使者巴图玉珏一枚,议‘复辟后开放大同卫互市,许北元岁取粮万石’”……每一笔交易都记有日期、物品、经办人,末尾或有石崇的批注,或有他的私印,证据链完整得令人心惊。

殿内的官员们已开始低声议论,有些官员面露震惊,有些则脸色苍白,悄悄交换着眼神——他们中不乏知晓石崇有复辟之心者,却没想到他竟已通敌北元,不惜以疆土、军器为代价。谢渊目光扫过那些神色异常的官员,将他们的模样记在心里,这些人,待石崇案审结后,需逐一核查。

萧桓一页页翻着账册,指尖的力度渐渐加重,纸页在他手中微微发皱。他的目光落在“天德元年春三月,送北元战马二十匹”的记录上,抬头问柳明:“此战马送往何处?北元何人接收?”

柳明伏地道:“陛下,战马送往北元王庭左贤王帐下,接收者是北元使者巴图——此人常以‘商人’身份往来京郊与北元,实则是石崇与北元的联络人,臣曾在石府见过他三次,每次都由石崇的贴身管家接待,交易完毕后,巴图会留下北元王庭的信物,由臣记入私账。”

萧桓转头看向周显:“周显,玄夜卫可曾记录巴图此人?”周显出列躬身道:“陛下,玄夜卫北司有巴图的档案——此人确以‘皮毛商人’为掩护,多次往来京郊,与石崇心腹赵奎有频繁接触,天德元年春三月,确有二十匹战马从京郊庄园流出,去向不明,当时秦飞以‘军马场调运’为由搪塞,如今看来,正是送往北元。”

萧桓的脸色愈发凝重,他继续翻账册,当看到“天德二年夏六月,赠巴图玉珏,议互市、岁供粮万石”时,再次发问:“此玉珏何来?岁供万石粮,从何而出?”柳明回应:“玉珏是石崇从镇刑司旧藏中取出,原是吴哀帝时期的贡品;岁供粮万石,石崇计划从大同卫、宣府卫的军粮中克扣,臣曾按他的吩咐,核算过‘每月克扣千石,十年可备万石’的账目,记在账册的附页上。”

谢渊出列补充:“陛下,臣已核查大同卫、宣府卫的军粮记录,天德二年夏六月后,两卫的军粮确有每月千石的短缺,当时石崇以‘边地歉收’为由上报户部,户部尚书刘焕曾质疑,却被石崇以‘镇刑司核查无误’压下——刘焕大人可佐证。”刘焕出列躬身:“陛下,谢大人所言属实,当时臣见军粮短缺异常,欲派人核查,却被石崇阻挠,称‘此乃军事机密,不可外泄’。”

一幕幕证言、证据相互印证,萧桓手中的账册仿佛变成了一把重锤,每一页都砸在他的心上。他想起自己登基以来,边地屡有战事,大同卫、宣府卫的守将多次上报“军器不足、粮草短缺”,他曾命石崇核查,却每次都得到“查无实据”的回复,如今才知,竟是石崇为通敌叛国,故意克扣军器、粮草,置边军将士于险境。

他的呼吸渐渐沉重,冕旒上的珍珠晃动得愈发剧烈,殿内的议论声也渐渐平息,官员们都感受到了帝王即将爆发的怒火,一个个屏住呼吸,不敢出声。

萧桓强压怒火,继续翻阅账册,当翻至最后一页时,他的指尖猛地顿住,瞳孔骤缩——那是一行加粗的隶书,墨迹浓黑,仿佛带着血腥气:“德佑十四年四月廿三,北元按兵不动,待事成后,割大同卫以西三城予彼方,永为互市之地。”

德佑十四年四月廿三——这个日期像一道惊雷,在萧桓的脑海中炸开!他清楚地记得,那一天,大同卫城破的急报传到京城,守将战死,三万将士殉国,城中百姓惨遭屠戮,血流成河。当时,石崇向他奏报,称“守将作战不力,指挥失当,致城池沦陷”,他信以为真,下旨追贬守将,抚恤其家属,却从未想过,这背后竟藏着如此惊天的阴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