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4章 曾随鸾唱登瑶阙,凤管吹残十二楼(3 / 4)
好!我们联名递折!就算石崇报复,我们宗室团结在一起,皇兄也不会坐视不管!”这句话像一颗定心丸,宗室们纷纷响应,之前的犹豫和惶恐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护家业、正名声”的坚定——他们终于明白,一味退让只会被石崇欺负得更惨,只有团结起来,用证据说话,才能保住自己的一切。
“郡王,这些账册是从哪来的?石崇的产业一向隐秘,我们查了很久都没查到。”萧承业忽然问,他知道这些账册的重要性,也好奇萧栎是如何拿到的——毕竟石崇掌着玄夜卫,查他的账册绝非易事。
萧栎没有隐瞒:“是玄夜卫指挥使周显大人给的。”他顿了顿,解释道,“周显大人是皇兄亲信,掌玄夜卫,早就察觉石崇的贪腐和越权,只是碍于没有证据,不好动手。这些账册是玄夜卫的密档,记录了石崇这些年侵吞的产业、走后门安排的亲信,周显大人怕石崇销毁,特意抄了副本给我,让我借着宗室的事,把账册递到皇兄面前。”
“原来周大人也在帮我们!”萧远惊喜道,玄夜卫指挥使的支持,让他们多了几分底气。萧栎点头:“不止周大人,谢渊大人也知道这事,他说若清查时遇到阻碍,兵部可以调边军协助——石崇的庄园里藏了不少私兵,怕清查时反抗,边军能镇住场面。”
宗室们听到周显和谢渊的支持,彻底放下心来——玄夜卫掌监察,兵部掌兵权,有这两位重臣助力,石崇再难翻起大浪。萧承业感慨道:“没想到郡王早已安排得这么周全,我们之前真是瞎担心了。”萧栎笑了笑:“不是我周全,是石崇做得太过分,连忠良都看不下去了。我们只是顺天应人,护自己的家业,护大吴的规矩。”
“折子里的话要仔细斟酌,不能有半分差错。”萧栎拿起纸笔,开始指导宗室拟折,“开头要先谢恩,说‘臣等蒙陛下恩宠,得享宗室俸禄,心感陛下仁德’,先表忠心,再提田产的事。”
他一边写,一边解释:“说‘近来京郊田产易主频繁’,不用说是石崇强占;说‘宗室、百姓皆有怨言’,不用说是我们自己;说‘恐伤陛下血脉亲情、寒百姓之心’,把落脚点放在陛下身上,让皇兄觉得我们是为了他的江山,不是为了自己。”
萧霖凑过来,看着草稿:“那我爹捐田的事,怎么写?”萧栎道:“可以写‘臣霖父岳,天德元年捐京郊千亩良田助边,今田将被夺,恐寒忠良之心’,既提了捐田,又不说石崇的名字,让皇兄自己去问。”
萧承业看着草稿,点头道:“这样写既稳妥,又能把事说清楚,不会落人口实。”萧栎又补充:“折子里只附证据副本,原件留着,等皇兄派人清查时再交,免得石崇在半路截获销毁。”宗室们一一记下,开始按萧栎的指导,分工写折、整理证据副本,偏厅里不再有哭嚷声,只剩笔尖划过纸页的“沙沙”声,透着前所未有的认真。
第八节联名的过程:宗室的团结宣誓
折稿拟好后,萧栎将其读了一遍,确认没有问题,才递给萧承业:“萧爷爷是宗室里年纪最长的,您先签名,我们再按辈分依次签。”萧承业接过笔,郑重地在折尾写下自己的名字,笔尖用力,字迹透着坚定:“我萧承业,为了宗室家业,为了先帝颜面,今日就签这个名!”
接下来是萧远、萧恒、萧霖……十位宗室依次签名,每个人签名时都没有犹豫,笔尖落下的那一刻,像是在进行一场无声的宣誓——他们不再是各自为战的散沙,而是团结在一起的宗室力量。萧霖签名时,手还有些抖,却比之前稳了很多,他看着自己的名字落在父亲捐田证据的旁边,心里默念:“爹,我不会让您失望的。”
签名完毕,萧栎将奏折和证据副本仔细整理好,放进宗人府专用的木匣里,盖上宗人府的印鉴:“按规制,宗室递折需经宗人府转呈,我会亲自送这木匣去宗人府,让宗人府卿立刻递到御前,不会耽搁。”他怕石崇的人在半路截获,特意强调要亲自送——他的宗室身份,能让沿途的缇骑不敢轻易阻拦。
“折递上去后,你们要注意两点。”萧栎看着宗室们,语气严肃,“第一,不要对外声张,尤其是不要跟府外的人提账册和联名的事,免得石崇提前察觉,派人来报复;第二,家里的证据原件要藏好,比如地契、当铺账本,最好放在祠堂里,按《大吴礼制》,祠堂非诏不得入,石崇的人不敢擅闯。”
萧承业点头:“郡王放心,我们会守口如瓶,证据也会藏好。”萧栎又道:“若石崇派人来骚扰,比如再提夺田、封铺,你们别跟他们硬拼,先稳住,立刻让人去南宫郡邸报信,我会让人去跟周显大人说,让玄夜卫的人来解围。”
他从袖中取出十块小木牌,递给每位宗室一块,木牌上刻着“栎”字:“这是我的令牌,拿着它去南宫郡邸,门房会立刻通报。”宗室们接过木牌,紧紧攥在手里,这小小的木牌,像是给他们吃了一颗定心丸——他们知道,萧栎会是他们的后盾。
萧栎看着众人紧握木牌的样子,心里松了口气:“好了,事不宜迟,我现在就去宗人府递折。你们回府后,按我说的做,等皇兄的旨意就好。”他抱起木匣,转身走出偏厅,阳光透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