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8章 擒奸邪,归法网!京邦固,属大吴!(3 / 6)
还在枯井里,腰牌是镇刑司的,你还想抵赖?”
徐靖的脸色惨白如纸,瘫坐在地上:“我……我认罪!是石崇逼我的!他让我杀小吏、毁罪证,还让我勾结瓦剌……”
谢渊冷声道:“押入诏狱,待奏报陛下后处置!”玄夜卫卒上前,架起徐靖,徐靖哭喊道:“谢太保,饶了我吧!我再也不敢了!”
谢渊看着他的背影,心里没有快意,只有沉重——若不是官官相护,徐靖何至于走到这一步?唯有彻底整肃,才能让吏治清明。
拿下徐靖后,谢渊率人直奔镇刑司。石崇正在召集旧党,商议如何逃往瓦剌,见谢渊持剑而来,立刻拔剑反抗:“谢渊,你敢擅闯镇刑司?我乃从二品副提督,你无权拿我!”
谢渊冷笑:“陛下授我‘镇国剑’,许‘先斩后奏’!你私藏石迁通敌密信、勾结瓦剌、包庇余孽,罪该万死!”
秦飞率玄夜卫卒上前,与石崇的旧党缠斗。石崇挥剑刺向谢渊,谢渊侧身躲过,“镇国剑”出鞘,寒光一闪,石崇的剑被斩断,剑尖抵在他的咽喉。
“石崇,你还有何话可说?”谢渊的声音冰冷。石崇看着断剑,又看了看围上来的玄夜卫卒,知道大势已去,嘶声道:“谢渊,你别得意!旧党还有人在,你早晚也会落得和我一样的下场!”
谢渊命人绑了石崇,在镇刑司旧档库搜出完整的通敌密信与旧党名单——上面除了徐靖、张文、刘焕,还有理刑院、工部的五名官员,皆是石迁旧党。
谢渊将密信、名单与徐靖、石崇的供词呈给萧桓。萧桓看着名单,怒不可遏:“张文、刘焕竟敢包庇奸党,还想勾结瓦剌!传旨,将张文、刘焕罢官下狱,理刑院、工部的涉案官员,一并拿办!”
李东阳道:“陛下,张文为吏部侍郎,掌官员考核,其罪当诛;刘焕为户部尚书,压粮饷误边,也当重罚。但需顾及六部稳定,可命李嵩、陈忠暂代吏部、户部事务,再择贤任之。”
萧桓准奏:“就按李阁老说的办!谢太保,你持剑整肃,需速战速决,不可惊扰百官、百姓。”
谢渊躬身:“臣遵旨!”
当日,玄夜卫卒分别拿下张文、刘焕及涉案官员,六部震动,却无人敢言——“镇国剑”的锋芒,让官官相护的旧党再也不敢妄动。
李嵩(正二品吏部尚书)暂代吏部事务,立刻组织官员考核,罢免与旧党有牵连者三十余人,擢升郑恒(从七品御史,曾弹劾石迁)、方明(从二品玄夜卫副指挥使,清正廉洁)等忠良。
“谢太保,”李嵩奏报,“张文在吏部多年,私植党羽,现已查清其贪腐银两万两,皆藏于其府中地窖。臣已命人追回,充作边军粮饷。”
谢渊点头:“李尚书,考核需严,绝不能让旧党余孽再混入官场。日后吏部选官,需玄夜卫核验其履历,防包庇。”
李嵩道:“太保放心,属下已拟定新制,凡官员任职,需经‘吏部考核+玄夜卫核验’双关,确保清正。”
陈忠暂代户部事务,立刻调运粮五万石,送往宣府卫、大同卫。“谢太保,”陈忠道,“刘焕压着的调粮文书,属下已全部批完,边军粮饷十日之内可到。另外,刘焕私扣的赋税银三万两,也已追回,存入国库。”
谢渊道:“辛苦陈侍郎。日后户部调粮、拨款,需双人签字,每月向陛下奏报收支,防再有人私扣。”
陈忠道:“属下已命户部吏员熟记新规,每笔账目都登记造册,绝不让刘焕的事重演。”
刑部侍郎刘景(正三品)负责审讯徐靖、石崇、张文、刘焕。徐靖为求活命,招出旧党余孽藏于京师南城的据点;石崇则顽固不化,拒不招认,最终被按律判斩;张文、刘焕因贪腐、包庇,被判流放崖州,终身不得回京。
“谢太保,”刘景奏报,“旧党余孽共五十余人,已被玄夜卫抓获,皆按罪处置:通敌者斩,附和者贬,包庇者流。诏狱署、镇刑司的旧吏,也已全部替换,由玄夜卫暂管。”
谢渊道:“刘侍郎,需将此案卷宗存档,供后世官员警醒——官官相护、通敌误国,必遭严惩!”
京师百姓得知谢渊持剑除奸,罢免张文、刘焕,补送边军粮饷,自发在正阳门内摆宴庆祝。周老汉(德胜门乡勇教头)带着乡勇们捧着米酒,送到兵部衙署:“谢太保,您持剑除奸,为民除害,俺们敬您一杯!”
谢渊接过酒,对着百姓们躬身:“这不是我一人之功,是陛下英明,是百官协同,是百姓支持。只要咱们同心协力,京师定能永远安稳。”
百姓们齐声欢呼:“谢太保忠良!陛下圣明!”欢呼声飘在京师的上空,驱散了旧党遗留的阴霾。
谢渊奏请萧桓,修订《大吴奸党律》,加重“官官相护”“私毁罪证”“勾结奸党”之罪:“凡官员包庇奸党,降三级;私毁罪证,斩;勾结奸党通敌,诛九族。”
马昂(正二品刑部尚书)道:“太保所言极是!旧党之所以猖獗,皆因律法不严,官官相护无重罚。修订此律,可震慑百官,防奸党再起。”
萧桓准奏:“命马尚书牵头,刘景协理,一月内完成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