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0章 如今漠北尘烟静,犹念当年护此方(3 / 5)
土护民,死而无憾”——这些画面像烙铁一样,烫在他心里。
同日,安定门传来消息:岳谦抓获了苏峻的亲信刘达,还擒了三个被刘达私放进来的瓦剌残部。“谢尚书,”岳谦派来的信使递上供词,“刘达招了,苏峻让瓦剌残部今晚袭德胜门,烧了箭楼工事,再嫁祸您‘布防不力’——苏峻还说,只要您倒了,他就能接掌兵部。”
谢渊看完供词,手指捏得供纸发皱:“苏峻为了升官,竟通敌害民,真是疯了!”他立刻命亲卫:“传我令,德胜门今夜加派一千兵,弓手登楼戒备,陷马坑旁埋好警铃——等着瓦剌残部来!”
廷议,赵温果然先发难。他捧着弹章,声音拔高得整个太和殿都听得见:“陛下!谢渊总领九门布防十日,德胜门箭楼仅筑八座,陷马坑未齐,粮饷浪费无数,火器堆积不用——此乃失职!臣请陛下命苏侍郎接管九门粮饷,督促布防,否则京师危矣!”
苏峻立刻出列,躬身道:“陛下,臣愿接管粮饷,定能在五日内完成布防!”
谢渊上前一步,手里捧着三样东西:德胜门的工事图纸(上面标着已筑箭楼八座、陷马坑八十个)、兵卒训练名册(每日训练四个时辰,斩首记录二十余条)、刘达的供词和瓦剌残部的画像。“陛下,”他声音沉稳却有力,“德胜门工事已完成七成,兵卒士气高昂;苏侍郎私扣粮饷三千石、藏匿火器百门,还遣刘达私放瓦剌残部,欲袭德胜门嫁祸臣——刘达的供词、交易文书、私刻的户部印鉴,皆在此,请陛下查验!”
萧桓接过供词,手指刚触到纸页,脸色就沉了下来。苏峻慌忙跪地:“陛下!臣冤枉!是谢渊伪造供词陷害臣!”赵温也跟着跪:“陛下,谢渊手握兵权,恐有专权之心,他的话不可信!”
“陛下,”秦飞从班列中出列,手里捧着两个印鉴和一瓶墨,“此乃苏峻书房搜出的松烟墨,与交易文书上的墨色一致;此乃户部真印(边缘有‘元兴二十年铸’阴纹),此乃苏峻私刻的印鉴——两者比对,私印无阴纹,字迹也歪斜。玄夜卫还在镇刑司旧仓库查获了藏匿的百门火器,刘达与瓦剌残部也已押至殿外,可当堂对质!”
萧桓怒喝一声:“传刘达!”片刻后,刘达被玄夜卫卒押进来,见了苏峻,立刻哭着喊:“苏侍郎!是您让我放瓦剌残部的!是您让我藏火器的!您说事成后升我为千户,您不能不认啊!”瓦剌残部也跟着指认:“就是他(苏峻)派这人(刘达)接我们进来的,说烧了德胜门,就给我们五十两银子!”
苏峻的脸瞬间白如纸,嘴唇哆嗦着说不出话。赵温见势不妙,忙道:“陛下!臣不知苏峻通敌,臣只是……只是觉得谢渊布防过急……”
“够了!”萧桓拍案而起,龙椅扶手被他攥得咯咯响,“苏峻通敌阻防,赵温包庇纵容,按大吴律,苏峻斩立决,赵温贬为庶民流放琼州!押下去!”
玄夜卫卒上前架起苏峻、赵温,苏峻还在哭着求饶:“陛下!臣错了!臣再也不敢了!”可没人理会他——通敌害民,在大吴是十恶不赦的罪,谁也不敢替他求情。萧桓看向谢渊,眼底满是愧疚:“谢尚书,朕错信奸人,让你受委屈了。九门布防仍由你总领,粮饷、火器,朕命户部、工部优先供给,谁敢延误,斩!”
苏峻、赵温被押下后,布防终于顺了起来。六月十五,工部送来火器百门,户部拨来粮万石;玄夜卫清查镇刑司旧党,抓获刘达等十人,全判了流刑,发配九边充军(刘达因通敌,加判黥面)。
德胜门的工事进展神速。六月二十,十二座箭楼全部完工,箭楼上的了望塔能眺望到十里外的动静;百个陷马坑全部挖好,里面插满了削尖的硬木,上面盖着草皮和浮土,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五十门火器整齐地架在城楼上,炮口对着漠北的方向,像一头头蓄势待发的猛虎。
谢渊仍没卸甲。兵卒们见他日夜守在城楼上,士气越来越高——周小五(那个十六岁的小兵)练刀时格外卖力,刀术进步得飞快;亲卫们主动加派巡查,夜里还帮着兵卒补衣服;连之前抱怨粮饷不足的老兵,都笑着说:“跟着谢尚书守德胜门,咱们心里踏实!”
萧桓亲赴德胜门视察。他登上箭楼,看着城下的陷马坑、城楼上的火器,又看着满身尘土却不卸甲的谢渊,欣慰地拍了拍他的肩:“谢尚书,你辛苦了。有你守德胜门,朕在京师就安心了。”
谢渊躬身:“陛下放心,臣定守住德胜门,守住京师的每一寸土地。”
九门布防全部完成。谢渊召集九门守将,在德胜门举行誓师大会。城楼下,两万兵卒整齐列队,甲胄在阳光下闪闪发亮。谢渊站在高台上,声音洪亮得震得箭楼的木梁都在颤:“弟兄们!九门已固,火器已备,从今日起,咱们就是京师的盾!瓦剌若来,咱们就用刀、用火器,把他们挡在漠北!守住京师,就是守住咱们的家!”
“守住京师!守住家!”兵卒们齐声呐喊,声音像惊雷一样滚过德胜门,连远处的百姓都听见了。百姓们自发提着热粥、拿着麦饼赶来,周小五的娘也来了,手里捧着个布包,里面是刚烙好的麦饼:“小五,跟着尚书好好守,娘在家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