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章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3 / 4)
牍中记载的病马充数,有人咬牙道:\"末将的战马,就是这些改齿驽马,\"指向牍上的硫黄斑,\"怪不得总在冲锋时倒毙。\"
边民听说密牍内容,自发聚集在马政司前,老卒举着儿子的骨灰盒:\"这孩子,就是替他们赶战马累死的!\"血书在牍前展开,按满红指印,比硫黄更红。
谢渊望着牍上的缺角獬豸,忽然想起周龙的字迹——即使被打断右手,依然笔笔如刀。\"老丈放心,\"他扶起老人,\"牍在,国法就在。\"
密牍被收入《大吴刑案宗》,首页记着:\"马政司密牍,德佑十五年霜降谢渊查得,周龙血证,三法司官腐之铁证。\"牍末的硫黄斑,永远留在了史书中。
萧枫派人送来磁石马掌,附信:\"用涿州磁石,破瓦剌铁骑,告慰周侍郎。\"谢渊摸着牍上的字迹,仿佛看见周龙在天有灵,獬豸角终于指向了奸邪。
谢渊在牍边批注:\"马政之坏,非商之罪,官之罪也。官商合流,始于印信失序,成于三法司失声。\"他的笔尖划过\"周龙掌钱\",\"掌钱者,掌的不是钱,是边军的命。\"
林缚看着批注:\"大人,周侍郎的密牍,\"他指着缺角獬豸,\"其实是给风宪官的遗书。\"谢渊点头,目光落在牍末的飞鹰纹,\"他用自己的命,为我们留下了斩奸的刀。\"
后续查抄中,发现更多密牍,记载着镇刑司如何用缺角獬豸印私发盐引,户部如何配合改则例,忠勇侯府如何将战马偷运出境。\"每道牍文,\"谢渊道,\"都是官制的一道伤口。\"
最触目惊心的,是某牍记载:\"瓦剌使者曾至镇刑司后堂,与王经历共饮。\"——敌国使者,竟能出入大吴的特务机构,官腐至此,边患何愁不深?
根据密牍内容,德佑帝下诏:\"风宪官可直达天听,镇刑司不得干预马政,盐引批核归户部直管。\"谢渊看着新制,牍上的缺角獬豸,终于在官制中补全。
他知道,周龙的密牍,不仅是证据,更是警钟——只要官印还能私造,官商还能合流,马政就永远有溃烂的危险。
谢渊再巡马政司,特意带上密牍,在暗格前伫立良久。阳光穿过漏窗,照在牍上的\"周龙掌钱\",字迹已有些模糊,但硫黄斑依然鲜明。
\"周侍郎,\"他低声道,\"您的牍,终于重见天日了。\"风吹过廊柱,仿佛传来一声叹息,是欣慰,也是担忧。
密牍被刻在马政司石碑上,缺角獬豸旁,新刻了完整的獬豸纹。往来官员见此碑,无不下马致敬——他们知道,这里藏着一个侍郎的血,和一个王朝的痛。
谢渊的勘合符扫过石碑,獬豸纹与牍上的缺角印重叠,终于合为完整的图案。他知道,这就是官制的修复,需要无数人的血与心。
《大吴马政考》记载此事:\"德佑十五年霜降,谢渊得周龙密牍,破三法司官腐,复马政于危亡。牍中硫黄,化为民心之焰;缺角獬豸,终成斩奸之角。\"
谢渊的孙子读至此处,摸着祖传的勘合符,仿佛看见祖父当年在马政司暗格前的身影——獬豸补子在烛火下,永远鲜明如血。
谢渊研究密牍时,发现硫黄显影的关键:\"必用涿州赤铁矿粉调硫黄水,\"他在《密写术要》批注,\"此镇刑司独门技法,用于篡改官牍。\"
林缚试着用此法显形其他公文,果然在《盐引底册》中发现多处改笔——都是周龙密牍的呼应,证明官商合流早已成网。
缺角獬豸纹的秘密被解开:缺角方向代表年份,飞鹰尾羽数代表月份。\"德佑二年冬,\"谢渊指着牍上火漆,\"正是周侍郎被陷害的时间。\"
这种密码,后来被写入《风宪官查案要则》,成为识别官牍伪造的重要依据。
牍角的小圈与腰牌纹,经研究是周龙自创的密语:圈数代表涉案官员层级,腰牌纹代表部门。\"叁个圈,\"谢渊道,\"正是三法司高层。\"
这种符号学,帮助风宪官破获多起官腐案,周龙的智慧,终于在死后发扬光大。
庭审时,镇刑司太监仍狡辩:\"硫黄乃防虫所用...\"谢渊当庭演示硫黄显影,牍上\"周龙掌钱\"赫然出现,\"防虫?\"他冷笑,\"为何只在改笔处显形?\"
户部尚书王琼还想抵赖,谢渊甩出《病马淘汰册》:\"王大人批的盐引,\"指向密密麻麻的花押,\"正好够换瓦剌的战马。\"
忠勇侯萧忠昂然道:\"马某开马行,合法生意...\"谢渊展开密牍交易清单:\"河曲马壹千匹,换盐引贰佰道,\"他的声音如刀,\"合法生意会把战马卖给敌国?\"
萧忠顿时哑口,额角冷汗直冒,再也不复往日的跋扈。
当密牍上的瓦剌文被译出,满朝皆惊。德佑帝拍案:\"朕的盐引,养肥了敌国的战马,\"他望向三法司,\"你们的官印,刻的是獬豸,心里却是飞鹰!\"
最终,王富康、王琼、萧忠等皆伏法,密牍成为定案的关键。
密牍副本传到边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