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5章 如来翻掌祥云罩定乾坤了(7 / 8)

加入书签

等着吧,总有一天,我会让他身败名裂!”

徐靖看着石崇的模样,心中却明白,旧党的好日子,或许真的要结束了。

与此同时,被派去江南查赈灾粮饷的周德,也在途中收到了石崇的密信,让他趁机在江南制造事端,诬陷谢渊挪用赈灾粮饷。

周德看着密信,想起萧桓的警告与罚俸的教训,最终将密信烧毁——他不想再被旧党利用,只想好好查完赈灾粮饷,赎回自己的过错。

周德对随从说:“加快赶路,早日抵达江南,查清赈灾粮饷的放情况,如实奏报陛下。”

随从点头,加快了马车的度,车轮滚滚,朝着江南的方向驶去,也朝着周德赎罪的方向驶去。

一个月后,奉天殿再次举行朝会,与上次的争吵不休不同,这次的朝会格外安静,只有官员们汇报政务的声音,透着井然有序的氛围。

吏部侍郎张文先出列,手中捧着《文官考核制度》修订草案与黜免官员名单:“陛下,吏部已修订完成《文官考核制度》,新增‘实绩考核细则’‘失职追责条款’,现呈请陛下批阅;另外,臣等整理近年来的官员考核档案,共找出无实绩却靠党系升迁的官员十二人,建议黜免其官职,永不叙用;同时,选拔有实绩的官员十五人,建议提拔任用,现列出名单,呈请陛下圣裁。”

萧桓接过草案与名单,仔细翻看后点头:“做得好!

《文官考核制度》即刻颁布实施,黜免与提拔官员的名单,交由内阁审议后,再由朕最终裁定。”

张文躬身应“遵旨”

,退回列中,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他的努力没有白费,吏部的积弊终于开始整顿。

户部尚书刘焕接着出列,手中捧着赈灾与边镇粮饷的汇报:“陛下,江南的赈灾工作已完成大半,十万两粮饷、五千顶帐篷、一万件棉衣已全部放到受灾百姓手中,工部的水利工程也已开工,预计三个月内完工,可解决江南的水患问题;边镇的粮饷与物资也已全部送达,宣府卫、大同卫的将士们士气高涨,瓦剌游骑已退回漠北,近期无异动。”

萧桓满意地笑道:“好!

民生安,边防固,这才是大吴该有的样子。

刘卿,你辛苦了,后续的赈灾与粮饷调度,还要继续费心。”

刘焕躬身道:“为陛下分忧,为百姓谋福,是臣的本分,不辛苦。”

刑部尚书周铁也出列,手中捧着平反案件的名单:“陛下,刑部已清查旧党诬陷案件五起,为五名官员平反——其中三人已官复原职,两人因身体原因辞官,臣已按陛下旨意,为他们放抚恤金;另外,臣等还查出镇刑司旧党余孽贪腐的案件三起,抓获涉案官员五人,现呈请陛下判处其罪。”

萧桓接过名单,看后道:“平反官员的抚恤金,从国库中优先拨付;贪腐官员,按《大吴律?贪腐律》严惩,以儆效尤。”

周铁躬身应“遵旨”

最后,谢渊出列,手中捧着边镇防务与火器制造的汇报:“陛下,兵部已完成边镇军籍核查,共清理虚报军籍三千人,节省粮饷五万石;与工部协同制造的火器,已完成三千件,全部送抵边镇,经试射,质量合格;京营副将秦云已率五千士兵抵达大同卫,协助岳谦将军防务,大同卫的烽燧联动体系已建成,与宣府卫的联络畅通无阻。

臣恳请陛下,下一步重点整顿吏治与民生,为天德中兴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萧桓站起身,目光扫过殿内的官员,声音带着希望与坚定:“好!

便按谢卿所言,以吏治为基,以民生为本,共兴大吴!

诸卿,大吴的中兴,离不开你们每一个人的努力,愿你们同心协力,不负朕的信任,不负百姓的期望!”

官员们齐声应道:“臣等遵旨!

愿为大吴中兴,鞠躬尽瘁!”

奉天殿的烛火此刻燃烧得格外平稳,映着官员们坚定的脸庞,金砖上的朝靴排列整齐,再也没有之前的“东西分野”

萧桓看着这一幕,心中明白,天德年间的中兴之路,已在他的裁决下,迈出了最坚实的一步——朝堂清明,边镇稳固,百姓安乐,这便是他身为帝王,对列祖列宗、对大吴百姓最好的交代。

片尾

天德年间冬,大吴的朝局已彻底清明,中兴之势渐显。

旧党方面,石崇、徐靖因玄夜卫的严密监控,再无异动,镇刑司的旧党余孽或被黜免,或被边缘化,再也无法掀起风浪;周德在江南查清赈灾粮饷的放情况,如实奏报萧桓,还揪出两名挪用赈灾粮饷的地方官员,萧桓念其有功,免了他的罚俸,令他回京师任御史,周德自此洗心革面,专心查办吏治腐败,成为一名合格的言官。

吏治方面,张文修订的《文官考核制度》成效显着,官员们皆以“实绩”

为目标,钻营党系的风气日渐消失;民生方面,江南的水利工程完工,灌溉良田百万亩,当年粮食丰收,百姓纷纷送“万民伞”

至户部,刘焕将其转赠内阁,作为“君臣同心”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