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3章 谢郎沥胆陈十事桓帝私心暗结盟(7 / 8)

加入书签

渊放下笔,看向阶下被铁链锁住的石崇。

石崇虽狼狈,却仍梗着脖子:“谢渊!

你擅捕宗室、勋贵,是为权臣!

萧桓陛下若复位,定诛你九族!”

谢渊没理会他的叫嚣,只对秦飞道:“将石崇押入诏狱,严加看管,待查清兵器库,再奏请代宗定罪。

寿宁侯家丁供出的勋贵,令理刑院逐一传讯,若只是受胁迫,缴还贪墨银两便可;若主动参与谋乱,便按《大吴律》治罪。”

“那萧桓……”

周敦忍不住问。

谢渊望向南宫的方向,沉默片刻:“暂不动他。

萧桓虽授意传谣,却无直接举事证据,若此时传讯,宗室中难免有非议。

令玄夜卫加强南宫监控,断他与外界的所有联络,让他在南宫里‘思过’——他若能真心悔悟,便留他一世安稳;若仍有妄念,再处置不迟。”

周敦恍然大悟:“大人是怕打草惊蛇,也怕落‘苛待旧帝’的名声。”

“不止。”

谢渊起身,走到案前拿起《复立十策》,“当年拟此策,是为社稷正统;如今不处置萧桓,亦是为社稷安稳。

宗室对‘旧帝’仍有念想,若处置过急,恐引宗室动荡,反而给旧党余孽可乘之机。”

他顿了顿,目光落在“复立桓帝,以安社稷”

的字样上,语气带着一丝怅然:“朕(代宗)仁慈,百姓盼安,朕等做臣子的,需为江山计长远,而非逞一时之快。”

南宫侧门的理刑院吏员撤走后,萧桓仍坐在“思政堂”

的案前。

地上的《复立十策》抄本已被他捡起,却被揉得皱巴巴的,页脚还沾着脚印。

他望着案上的旧朝冠,珠串散了几颗,像他此刻破碎的野心。

“魏奉先,去看看南宫的守卫,是不是换了人。”

萧桓突然开口,声音沙哑,没了往日的狂傲。

魏奉先回来后禀报:“换了,都是代宗陛下派来的羽林卫,玄夜卫的暗探也多了,连柴房的王管事,都被调走了。”

萧桓闭了闭眼,手指掐进掌心。

他知道,谢渊这是“软囚”

——不杀他,不审他,却断了他所有对外联络的渠道,让他成了南宫里真正的“囚徒”

,连传个消息给旧党余孽都做不到。

“陛下,要不……就认了吧?代宗陛下仁慈,谢大人也没赶尽杀绝,往后在南宫安安稳稳过日子,总比……”

魏奉先小心翼翼地劝道。

“认了?”

萧桓猛地睁眼,眼底闪过一丝厉色,“朕是德佑帝,是大吴的正统!

谢渊能拦朕一时,拦不住朕一世!

石崇虽败,旧党还有人在;京营旧卒虽没倒戈,可他们心里,还记得朕这个旧帝!”

他走到窗前,望着院中的老槐树。

树影婆娑,像他藏在心底的念想。

他想起石崇供词里的“旧党兵器库”

,想起寿宁侯供词里的“勋贵名单”

——谢渊虽抓了石崇、寿宁侯,却未必能清完所有旧党;只要还有人记得他,只要他还在南宫,就还有“复位”

的希望。

“魏奉先,你去把那册《复立十策》抄本缝进朕的旧袍里。”

萧桓突然道,语气恢复了几分平静,“往后,别再提举事的事,也别在羽林卫面前露半分不满。”

魏奉先愣住了,却不敢多问,只能应“是”

他不知道,萧桓此刻的隐忍,不是放弃,而是蛰伏——他要等,等谢渊放松警惕,等旧党余孽重整旗鼓,等一个能真正扳倒谢渊、夺回权柄的时机。

夜色重新笼罩南宫,“思政堂”

的烛火渐渐暗了下去。

萧桓坐在案前,指尖轻轻抚摸着旧袍里的抄本,像在抚摸着最后一丝希望。

他知道,这条路还很长,或许要等十年,或许要等二十年,但他不会放弃——他是萧桓,是大吴的旧帝,只要还活着,就不会甘心永远困在这南宫里。

南宫的日子渐渐恢复了“平静”

羽林卫按时送三餐,礼部每月送来书籍器物,魏奉先小心伺候,萧桓也不再提“复位”

,每日只在院中读书、散步,像真的安于幽禁生活。

可只有魏奉先知道,萧桓从未放弃。

深夜里,萧桓会让他偷偷翻找送来的书籍,在书页的空白处写满小字——都是对新政的不满,对谢渊的怨恨,对旧党余孽的期许;偶尔收到旧党通过羽林卫暗线递来的小纸条(多是“某仍在,待时机”

的字样),萧桓会连夜烧掉,却会在次日清晨,对着朝阳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

一日,礼部送来一套《大吴会典》,萧桓翻到“宗室规制”

篇时,突然对魏奉先道:“代宗的皇子今年几岁了?”

魏奉先一愣,答道:“听闻才三岁,体弱,常生病。”

萧桓没再说话,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