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3章 谢郎沥胆陈十事桓帝私心暗结盟(8 / 8)

加入书签

是指尖在“宗室继承”

的条目上反复划过。

魏奉先心里一紧——他明白,萧桓又在打“继承”

的主意,若代宗的皇子有不测,宗室中或许会有人重提“旧帝复位”

的议题。

“陛下,不可再想这些了!

谢大人盯得紧,羽林卫里也有玄夜卫的人……”

魏奉先急道。

萧桓却摆了摆手,语气平淡:“朕只是看看会典,你慌什么?”

可眼底的光芒,却暴露了他的心思——他在等,等代宗子嗣出变故,等宗室生异心,等谢渊因新政得罪更多勋贵,等一个能卷土重来的时机。

他走到院中的老槐树下,捡起一片落叶。

叶片已黄,却仍带着韧性。

萧桓将落叶夹进《大吴会典》里,轻声道:“谢渊,你赢了一时,赢不了一世。

朕等得起,等你老了,等新政乱了,等宗室想起朕这个旧帝,总有一天,朕会走出这南宫。”

夜色渐浓,南宫的烛火又亮了起来。

萧桓坐在案前,借着烛光抄写《大吴会典》,字迹工整,却在每个“帝”

字的笔画里,藏着不易察觉的锋芒。

他知道,距离复位还有很长的路,或许要等上十年、二十年,或许要付出更多代价,但他不会放弃——权欲的种子,早已在他心里生根,只要还有一丝机会,就会重新芽。

片尾

南宫谋变的阶段性风波暂歇,却未终结:石崇伏诛,寿宁侯流放,赵王圈禁,旧党核心虽破,余孽仍潜藏于朝野;萧桓虽被软囚南宫,却未放弃复位之念,暗中蛰伏,静待时机;谢渊虽平乱成功,却未放松警惕,一面推进新政、巩固民心,一面深挖旧党、监控南宫,为江山长远计。

兵部衙署的密档柜中,《复立十策》与石崇供词、代宗旨意一同沉睡,见证着“初心”

与“私心”

的博弈;南宫“思政堂”

的旧袍里,《复立十策》抄本被小心缝藏,承载着萧桓未灭的权欲。

朝阳升起时,谢渊在兵部筹划新政,萧桓在南宫抄写会典,看似平静的朝局下,暗流仍在涌动——旧党的余火未熄,新帝的根基未稳,旧帝的野心未死,这场跨越数年的权弈,才刚刚开始。

卷尾语

青漠遗策之变,非终局,乃变局——谢渊以“有度惩戒、长线控局”

破当下之危,既除旧党核心,又留宗室体面,更借平乱之机推进新政,显“枢臣护稷”

之智;萧桓以“隐忍蛰伏、暗藏野心”

避眼前之祸,虽暂弃举事,却未灭权欲,借旧党余孽、宗室继承之念留后路,显“旧帝谋私”

之韧。

二者博弈,非一时之胜负,乃长远之角力。

此案之要,在“未雨绸缪”

四字:谢渊未因阶段性胜利而懈怠,深挖旧党、巩固新政,为后续控局埋下伏笔;萧桓未因眼前失败而绝望,蛰伏隐忍、暗藏心机,为未来复位留存希望。

朝局如棋局,一步落子,需见后十步,二者皆懂此理,故风波暂歇后,仍有暗潮涌动。

青漠堡的余烟、《复立十策》的墨迹、南宫的烛火、兵部的大旗,皆为“未终之局”

的注脚——谢渊的“守”

,是为护新政、安百姓,为大吴筑长远之基;萧桓的“待”

,是为夺权柄、复旧制,为个人谋虚妄之位。

二者之路,早已分明:为公者,虽步履艰难,终得民心;为私者,虽机关算尽,终难长久。

《大吴名臣传?谢渊传》载:“渊治政,不务一时之快,唯求万世之安。

南宫谋变后,仍夙兴夜寐,推新政、清旧党、固边防,百姓安乐,边尘不起,时人谓之‘谢公辅政,大吴之幸’。”

诚哉斯言!

南宫谋变非终章,谢渊与萧桓的权弈,旧党与新政的较量,宗室与朝堂的制衡,仍将在后续的岁月中展开——江山安稳之路,从非一蹴而就,需一代直臣的坚守,需无数百姓的拥护,更需对“社稷为重、私权为轻”

的始终秉持。

hai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