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8章 坑藏劲弩胡兵伏帐设疑兵汉卒骄(3 / 5)

加入书签

/p>

为由再攻京师;若按原计划让帝去,又恐有险。

他召集岳谦、秦飞、杨武(正三品兵部侍郎)等人,商议对策。

“太保,不如派个替身去?”

岳谦提议,“京营卒里有个叫赵安的,身形、声音都像陛下,可让他假扮,陛下留在宫中。”

谢渊点头:“此计可行。

赵安需提前演练帝的言行,穿帝的常服,带帝的玉佩(仿制品)。

同时,岳都督率两万京营卒,伏在德胜门两侧的树林里,待也先难,就冲出来;秦指挥使带一千玄夜卫,盯着瓦剌使者的随从,若有异动,立刻斩杀;杨侍郎,你去工部,让张毅尚书赶造五十架弗朗机炮,架在城头,支援伏兵。”

众人领命而去。

谢渊去见萧桓,陈明计划:“陛下,替身赴约,臣与岳谦、秦飞布防,既不让也先起疑,又能挫败其诡计。

待也先败后,再肃清内奸,京师可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萧桓握着谢渊的手,声音哽咽:“谢太保,朕此前险些误信奸人,多亏有你。

朕听你的,一切由你安排。”

赵安得知要假扮帝,既紧张又激动:“太保,臣定不辱命!

就算死,也不让也先伤陛下分毫!”

谢渊拍了拍他的肩:“好兄弟,你不会死,我们会护着你。

事成后,朕保你升正七品。”

接下来两日,赵安跟着帝的内侍演练言行,从走路的姿势到说话的语气,都模仿得惟妙惟肖。

岳谦则率京营卒悄悄伏在德胜门两侧的树林里,卒子们都拿着长刀、弩箭,炮架也在城头架好,只待也先上钩。

谈判前一日,萧桓在御书房召见谢渊,手里握着降书,神色复杂:“谢太保,若也先见是替身,恼羞成怒,再攻京师,怎么办?”

谢渊躬身:“陛下,也先若攻,我们有伏兵、有火炮,京师可守。

且臣已派人去南京,让柳彦尚书(正二品南京兵部尚书)派援军,援军不日便到。

若今日不去,也先仍会找借口攻城,不如将计就计,挫败其诡计,让瓦剌知我大吴有备,不敢再犯。”

萧桓看着谢渊,想起此前谢渊杀马守御、派死士搬兵,次次都能化解危机,心里的疑惧渐渐消散:“朕信你。

明日,就按你的计划来。”

可当晚,萧桓又收到一封匿名信,信里写着“谢渊欲借瓦剌之手除陛下,替身是假,诱杀是真”

萧桓看完,心里又慌了,立刻召李东阳入宫。

李东阳看完信,摇头:“陛下,此信定是内奸所写,欲离间陛下与谢太保。

谢渊若想除陛下,何必在京师危难时多次力保?且替身计划,臣也参与商议,绝无歹意。”

萧桓这才放下心来,命人烧毁匿名信:“朕险些又被奸人误导。

明日,朕就在城楼上看着,若有异动,立刻支援。”

初三辰时,德胜门缓缓打开,赵安穿着帝的常服,骑着“踏雪”

(谢渊的旧马,帝曾赐给谢渊,今借予替身),身后跟着谢渊、李嵩的替身(京营卒假扮)、张文的替身,慢慢走向盟台。

盟台是瓦剌搭建的,高两丈,周围无一人守卫,看似真有议和诚意。

也先骑着马,立于盟台旁,见“帝”

来,假意上前:“大吴皇帝陛下,某已备下盟书,愿与陛下永结盟好。”

赵安模仿萧桓的语气,沉声道:“也先,你若真心议和,便先放还所有被俘卒,再献马千匹,朕方可与你盟誓。”

也先一愣,他没想到“帝”

会如此强硬,心里生疑,盯着赵安的脸:“陛下似与往日不同?”

谢渊上前一步,道:“陛下近日守城操劳,气色稍差,太师若有诚意,便勿多言,取盟书来。”

也先刚要挥手让部下拿盟书,突然瞥见赵安手上的茧子——帝养尊处优,手上无茧,而赵安是京营卒,常年握刀,指节有茧。

“你不是大吴皇帝!”

也先怒吼一声,挥手道:“放箭!

抓起来!”

埋伏的瓦剌骑兵立刻冲出来,箭雨射向盟台。

谢渊大喊:“伏兵起!”

树林里的岳谦率京营卒冲出来,城头的火炮也开始射,炮弹落在瓦剌骑兵中,炸得人仰马翻。

赵安在玄夜卫卒的保护下,退回德胜门。

瓦剌骑兵遭突袭,顿时乱作一团。

岳谦挥舞着长刀,斩杀一名瓦剌将领,京营卒们跟着他,与瓦剌兵厮杀起来。

秦飞带玄夜卫卒围住瓦剌使者及其随从,使者想拔刀反抗,被秦飞一刀斩于马下。

也先看着溃败的部下,知道诈降计败露,再打下去只会损失更大,下令:“撤!”

瓦剌骑兵纷纷上马,往北方逃去,京营卒在后追赶,斩杀瓦剌兵两千余人,缴获马匹一千余匹,填平了瓦剌挖的陷阱。

德胜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