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0章 如今漠北尘烟静犹念当年护此方(5 / 5)
热闹起来。
孩子们在胡同里追着玩,商贩们吆喝着卖糖葫芦、卖风车,老人们坐在门口晒太阳,手里摇着蒲扇,聊着今年的收成——这是谢渊最想看到的画面,也是他守京师的意义。
片尾
德佑十五年七月廿,萧桓下旨:
苏峻斩立决,曝德胜门三日(七月廿一至廿三),警示百官“凡通敌阻防、害民误国者,皆如此下场”
;赵温贬为庶民,流放琼州,终身不得回京,家产抄没入官(一半充边饷,一半给德胜门兵卒做赏钱);其串联的旧党廿余人,经查有通敌者斩(共三人),附和者罚俸一年,派往九边督运粮饷(戴罪立功)。
玄夜卫增设“京师防务巡查司”
,由秦飞兼领,专司九门防务核验(每月巡查一次),核验内容包括守兵训练、火器保养、工事完好度,结果直接奏报皇帝,不许隐瞒。
兵部修订《九门守将任免制》:九门守将需从边卫老将中遴选(至少守边五年以上),任期三年不得连任,任内若有防务失误,轻则贬官,重则斩;守将上任前,需在德胜门“忠勇碑”
前立誓“守土护民,不辱使命”
。
户部拨粮五万石、银十万两,用于九门防务维护(箭楼修补、火器维修);工部设“京师火器局”
,专司九门火器的维修、补充,确保每门火器都能随时使用。
谢渊、岳谦仍忙着九门的事。
萧桓常召他们入宫议事,有时聊到深夜,还留他们在宫里吃饭。
李东阳在《内阁记事》里写:“九门布防之役,非谢尚书之坚、岳将军之勇,非玄夜卫之细、百姓之助,难成也。
帝王之明,在信忠良、诛奸佞;社稷之安,在固城防、励兵卒——二者少一,皆难安天下。”
京师百姓在正阳门内立了块“九门安澜碑”
,碑上刻着谢渊、岳谦的名字,还有一段赞语:“谢公不卸甲,岳公继忠魂,九门固若金汤,京师安如泰山。
德佑十五年夏,胡尘远遁,百姓安乐,皆赖此二人之力也。”
每到初一、十五,总有百姓提着祭品来“九门安澜碑”
前祭拜。
香火袅袅中,德胜门的箭楼愈坚固,安定门的烽燧愈明亮,像在守护着大吴的江山,也守护着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人。
卷尾
《大吴史?谢渊传》载:“德佑十五年六月,帝命渊总领京师九门防务,谦协之。
峻通敌阻防,温包庇,渊与谦勘其罪,帝诛峻、贬温。
渊自领德胜门,昼夜不卸甲,筑工事、练兵卒,九门乃固。
瓦剌闻之,退漠北不复来。
帝赞曰:‘渊之忠勇,胜岳峰;谦之果决,不愧忠良后——非二人,京师难安,大吴难固。
’”
《玄夜卫档?防务录》补:“苏峻赵温案后,帝命玄夜卫将‘苏峻赵温通敌阻防案’与‘张端构陷案’‘赵霖袭陵案’并编为《三奸警示录》,颁行六部九边、府州县,令‘百官以端、霖、峻为戒,勿贪勿奸、勿通敌;以渊、谦、山为范,勿惧勿退、勿负民’。
又命兵部将九门布防经验推行边卫,大同卫、宣府卫皆仿‘京师模式’筑城防,九边遂入安稳之期。
德佑十五年秋,京师仓廪充盈,兵卒精练,九边无警,大吴遂入鼎盛,时人谓‘谢岳守京,胡尘不起;君臣同心,天下太平’。”
hai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