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1章 阉语已萦宸衷里将血空凝堞影寒(4 / 5)
萧桓冷笑,指尖在窗台上敲出轻响,"
镇刑司那些人,到了大同卫,是查粮荒还是查边将?当年石亨案,他们查了三月,查出的不过是些鸡毛蒜皮,真正的罪证倒被销毁了不少。
"
李德全忙道:"
陛下圣明。
但此次可派李谟去——他是镇刑司掌刑千户,最是谨慎,又是陛下潜邸旧人,断不会徇私。
"
李谟萧桓想起那人阴鸷的眉眼,去年处置南宫旧人时,下手倒是利落。
徐文良附和:"
李谟熟悉军制,可验看岳峰的千户花名册、粮仓账簿。
按《边镇军律》,凡守城三月以上者,需每五日造册报备,若岳峰拿不出,便知军报虚实。
"
他说得头头是道,仿佛早已备好了说辞。
萧桓踱回案前,军报上的"
煮甲"
二字被烛火烤得有些脆。
他忽然想起幼时随泰昌帝萧震狩猎,见猎犬追逐受伤的麋鹿,明知对方已无力反抗,仍要龇牙咧嘴地试探——此刻的自己,竟像极了那猎犬。
李德全见萧桓意动,又膝行半步,声音压得更低:"
陛下,臣还有一策。
可命岳峰派亲信送城防图至京,图中需标注现存兵力、城垣破损处、北元布防——既验其忠,亦观其势。
若图中虚实分明,便是真心;若有隐瞒"
他没说下去,但谁都明白——隐瞒便是心虚。
萧桓捏着朱笔的手微微颤,这哪里是要城防图,分明是逼岳峰自缚手脚。
北元若截获送图的人,大同卫的布防便成了白纸,城破只在旦夕。
"
这恐陷岳峰于险地。
"
萧桓的声音有些犹豫。
永乐帝当年北征,常对将领说"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这话他曾写在扇面上,如今扇面早不知所踪。
徐文良忙道:"
陛下,兵者诡道也。
岳峰若真心守城,自会有万全之策送图;若心有二志,这便是试金石。
且臣已想妥,可命宣府卫谢渊派兵护送,一来显朝廷信任,二来也可让谢渊就近监视——一举两得。
"
这话像根楔子,钉进萧桓心里。
让谢渊监视岳峰,再让缇骑监视谢渊环环相扣,倒像是当年石亨布下的局。
他忽然觉得,这朝堂比北元的草原还要凶险,处处都是看不见的绊马索。
萧桓重新拿起那份军报,指腹抚过"
臣岳峰泣血叩请"
六字。
墨迹下的宣纸有些皱,像是被水浸过——是泪水,还是汗水?他忽然想起自己被囚南宫时,也曾写过无数封"
泣血"
的奏疏,那些纸,如今怕是早成了灰烬。
"
徐爱卿,"
他抬眼,目光扫过二人,"
依你之见,这粮,何时可?"
徐文良与李德全交换了个眼神,徐文良道:"
待李谟的核查文书与岳峰的城防图到京,三司会审无误,再不迟。
最多十日便有分晓。
"
"
十日?"
萧桓喃喃自语。
大同卫的士卒,能撑过十日吗?他仿佛听见城楼上的哭嚎,那些声音穿透宫墙,钻进耳朵里。
可另一个声音又在说:万一是圈套呢?万一他们想借守城之功,逼朕给他们加官进爵,甚至
他猛地甩了甩头,像是要甩掉那些纷乱的念头。
龙椅的扶手被他攥得烫,三年前复位时的誓词犹在耳畔:"
绝不重蹈土木堡之覆辙"
,可这"
不覆辙"
,竟要以怀疑忠臣为代价吗?
"
就依李德全所奏。
"
良久,萧桓的声音在殿内响起,带着一种疲惫的决绝。
他提起朱笔,蘸了蘸墨,笔尖悬在军报上方,迟迟未落。
烛火在笔尖投下细小的阴影,像只窥视的眼睛。
李德全与徐文良屏息凝神,看着那支笔——那是决定大同卫存亡的笔。
殿外的漏刻滴答作响,敲在每个人的心尖上。
终于,萧桓在军报右下角批下"
暂缓"
二字。
墨迹透过纸背,在案上洇出一小团黑痕,像块洗不掉的血渍。
"
传旨镇刑司,"
他的声音有些沙哑,"
先查岳峰亲信往来,粮援之事,待查清再说。
"
"
陛下圣明!
"
二人齐齐叩,额头撞在金砖上,出沉闷的声响。
起身时,徐文良悄悄将一张银票塞进李德全的袖中,动作快得像偷食的鼠。
萧桓没有看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