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o8章 莫教稚语成锋刃须信沙场有骨坚(3 / 4)
,午时去南市,需让十岁以下小儿传唱。
"
沈炼盯着他冻裂的手:"
那匿名书上的狼头,是谁画的?"
老卒哆嗦着指向戏棚:"
是是聚文坊的王掌柜,他原是画皮影的,张千户让他照着北元狼旗画的,画坏的废纸都堆在坊后巷"
远处传来更夫敲梆,三更的梆子声混着孩童的歌谣,"
岳峰岳峰,刀劈亲娘"
沈炼突然攥紧拳头,这歌谣竟连岳峰早逝的母亲都编进去了。
暖阁里,萧桓翻着两封奏疏。
谢渊的奏疏附了王姓役卒的供词,字迹歪扭却恳切:"
张迁言岳峰倒,则镇刑司可掌宣府军饷,故令小的刻版印匿名书,每版刻百张,已刻十版"
李嵩的奏疏则列着"
岳峰通敌十证"
,第一条便是"
去年冬北元未袭宣府,必是私通"
。
李德全为他续上热茶,蒸汽模糊了龙椅上的雕纹:"
陛下,张迁是李嵩的人,供词怕不可信。
"
萧桓未答,指尖却在"
未袭宣府"
四字上反复摩挲——他突然想起上月司钥库的粮堆,那些粮若真被岳峰私通北元,李嵩为何还要拦着往宣府?这念头如火星,在他心头噼啪作响。
窗外传来孩童的歌谣,不知何时已变了调:"
岳将军,守雁门,斩北元,保大吴"
老太监愣了愣:"
这怎么唱变了?"
镇刑司外,谢渊与张迁对峙时,缇骑的刀已出鞘。
"
谢御史,私闯镇刑司,按律当斩!
"
张迁按着腰间的刀柄,袍角被风吹得猎猎作响。
谢渊亮出宪牌,铜牌在雪光里泛冷:"
奉旨查匿名诽谤案,张千户若阻,便是抗旨。
"
双方僵持间,巷口传来喧哗。
几个穿红棉袄的小儿举着木刀,围着个披黑布的"
假北元"
喊打,嘴里唱着新编的歌谣:"
张千户,坏心肠,编瞎话,害忠良。
岳将军,杀北元,保咱们,不遭殃"
张迁脸色骤变,这分明是把他编的歌词改了。
谢渊突然笑了,指着那些孩童对张迁道:"
千户瞧,民心如秤,连小儿都知忠奸。
你用歌谣杀人,终究杀不了人心。
"
岳峰的第三封奏疏抵达京师。
这次他没辩白,只附了份宣府卫的战报:"
腊月廿九,北元也先率部袭雁门,臣率部迎击,斩敌百余人,获战马五十匹,马耳烙印皆为也先部,与匿名书所言换马之事恰相反。
"
奏疏末尾,他请萧桓将战马送太仆寺查验,"
若有一匹是宣府所换,臣愿解甲归田。
"
谢渊在朝堂上捧着战报,声音震得梁上积雪簌簌落:"
陛下请看!
岳将军在边关浴血,有人却在京师造谣!
镇刑司截获的北元密信,用的是江南竹纸;匿名书的桑皮纸,出自镇刑司库房!
这不是构陷,是什么?"
李嵩脸色铁青,却仍强辩:"
战时献俘,或有伪作"
话未说完,太仆寺卿匆匆闯入:"
陛下,宣府送来的战马,马耳烙印确为北元也先部独有,马龄三岁,与宣府所育战马齿龄不符!
"
萧桓下旨:"
匿名书一案,着风宪司与玄夜卫共审,镇刑司不得干预。
"
三日后,案情大白:张迁主谋,役卒王三等伪造匿名书,老卒教唱儿歌,皆供认不讳。
然李嵩仅以"
失察"
罚俸三月,王瑾更是毫无损。
沈炼将判决书送谢渊看时,谢渊正望着宣府方向的炊烟:"
罚俸三月?这就完了?"
沈炼喉间滚过一声叹:"
张迁咬口自作主张,李嵩在诏狱署的眼线又压着不让深查。
"
远处传来孩童的歌谣,已变成:"
岳将军,守边关,杀北元,美名传。
张千户,坐牢房,编瞎话,脸丢光"
谢渊望着雪地里嬉闹的孩子,突然道:"
至少孩子们知道,该唱什么了。
"
午门的墙砖上,匿名告示的残痕仍在,被雪水浸成淡褐色,像一道未愈的伤疤。
片尾
《大吴史?岳峰传》载:"
流言案后,帝念边将劳苦,特遣鸿胪寺卿携羊酒往宣府慰劳。
至则见岳峰方巡营,甲胄上霜花未消,遂宣诏赐金带一,谕曰将军守边十年,忠勤可鉴,流言如尘,勿介怀也。
岳峰接诏时,捧带北向叩,甲叶相撞声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