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塑料厂的“环保升级战”(2 / 2)
p; 王建国看着眼前的场景,眼眶突然红了——他没想到,在自己最困难的时候,这些平时竞争的同行,竟然会这么帮他。不到一个小时,80万的改造费就凑齐了,还有人主动提出帮忙找施工队、联系设备厂家。
改造工程在一周后开工。施工队进驻的那天,王建国特意早起,看着工人把旧的油性漆设备拆下来——那些设备已经用了五年,外壳上的油漆层层叠叠,黑乎乎的油污顺着管道往下滴,落在地上结成硬块。林舟也来了,手里拿着水性漆的样品,给王建国讲解:“这种水性漆不含苯和甲醛,喷出来的漆雾少,干得也快,虽然成本比油性漆高一点,但喷出来的外壳手感更好,客户肯定喜欢。”
停工期间,老吴的五金厂忙得热火朝天。车间里加了夜班,工人们两班倒,赶制王建国厂里的订单。老吴每天都守在车间,盯着产品质量,生怕出一点差错:“咱们帮人就得帮到底,不能让王厂长的客户失望。”
张总监则开车跑遍了周边的城市,从苏州到无锡,再到常州,找了十几家供应商,调来了足够的塑料原料。他的车后备箱里放着泡面和矿泉水,鞋子磨破了一双,脚底起了水泡,却没喊过一句累。“我跑过的供应商都答应了,以后要是王厂长的厂子缺货,他们能优先供货。”他回到厂里时,晒得黝黑,却笑着把调货单递给王建国。
半个月后,改造工程顺利完成。当第一罐水性漆被倒进喷枪,透明的漆液喷在塑料外壳上,形成一层光滑的薄膜,车间里再也没有刺鼻的油漆味,只有淡淡的乳胶香。环保局的工作人员来检测时,仪器上的废气排放数值一路下降,最后停在了“10%”——比改造前减少了 90%,远远低于国家标准。
“不错啊王厂长,你们这改造做得很彻底。”环保局的工作人员笑着说,“我们会给你们申报‘绿色工厂’认证,拿到认证后,市里的大企业可能会优先和你们合作。”
拿到“绿色工厂”认证的那天,王建国的厂里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市里一家大型家电企业的采购经理,手里拿着订单合同,笑着说:“我们听说你们厂完成了环保改造,产品质量也达标,想和你们长期合作,订购塑料外壳,价格比你们之前的报价高 10%。”
王建国愣了愣,随即反应过来,连忙拉着林舟的手:“林总,多亏了你,多亏了联盟的兄弟们,不然我这厂子早就完了。”
林舟看着车间里崭新的设备,看着工人们脸上的笑容,笑着说:“你看,环保不是成本,是商机。咱们把环保做好了,不仅能保住厂子,还能拿到更好的订单,这才是长久的生意。”
夕阳透过车间的窗户,落在崭新的水性漆生产线上,泛着金色的光。王建国看着手里的订单合同,又看了看身边的联盟成员,心里满是感激——他知道,这场“环保升级战”,他们不仅赢了,还赢来了更光明的未来。而这份团结互助的情谊,也会像车间里的水性漆一样,为他们的生意,涂上一层长久而明亮的底色。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