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黑河市《逊克县》(2 / 4)

加入书签

龄:民国时期逊河县地方官员,在任期间积极推动当地垦荒事业,组织群众开垦荒地、修建简易道路,便利了物资运输。1933年日军侵入时,拒绝为日伪政权效力,后遭迫害遇难,其遇难地现为当地爱国主义教育点。

2.李英格利:近代俄国侨民,清末民初定居逊克松树沟乡一带,带来了俄式农业耕作技术,指导当地群众改进农具、种植耐寒作物,促进了区域农业发展,当地为纪念其贡献修建李英格利纪念碑。

3.关扣妮:鄂伦春族民间艺人,出生于新鄂鄂伦春族乡,是桦皮制作技艺省级非遗传承人。从艺60余年,不仅完整掌握传统桦皮器物制作流程,还创新融入现代审美,设计出桦皮装饰画等文创产品,多次带领技艺走出乡村参加非遗展演。

4.吴八老疙瘩(吴景春):近代边疆民间领袖,清末时期在逊克沿江一带组织群众抵御匪患,保护村民生命财产安全;同时协调中俄两岸边民贸易,促进物资流通,是当地群众口中的“护乡能人”。

(二)历史遗址

1.鄂伦春神泉祭坛遗址:位于新鄂鄂伦春族乡新鄂村南50公里处,年代可追溯至清代,2013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遗址为鄂伦春族传统祭祀场所,现存祭坛基座、祭祀坑等遗迹,是研究鄂伦春族原始宗教信仰与民俗文化的核心实物证据。

2.车陆湾子遗址:地处车陆乡沿江地带,属新石器时代遗址,面积约2万平方米。出土有石斧、石镞、陶片等文物,反映了当时先民的狩猎、农耕生活,填补了逊克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研究的空白,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3.沾河村无名烈士墓地:位于逊河镇沾河村,安葬着抗日战争时期牺牲的12名东北抗日联军战士。墓地立有纪念碑,碑文记载了1938年联军战士在此与日军激战、掩护群众转移的事迹,现为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4.奇克特卡伦遗址:位于边疆镇黑龙江畔,是清代宣统元年设立的边防卡伦遗迹。现存土筑围墙残基、营房地基等,见证了清代对黑龙江流域的边防管理,是逊克作为边疆县的重要历史见证,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5.李英格利纪念碑:坐落在松树沟乡境内,为纪念俄国侨民李英格利推动当地农业发展而建。碑体刻有其生平事迹,周边种植松树,成为记录近代边疆民族融合历史的特殊遗址,吸引不少研究地方史的学者到访。

四、必游景点

1.大平台雾凇风景区:位于克林镇大平台村,地处库尔滨河沿岸,是黑龙江省冰雪文化四大品牌之一。核心亮点为冬季雾凇奇景——因水电站常年发电,河水冬季不冻,水汽遇低温凝结成玉树琼花,雾凇持续时间长、形态完整。体验项目包括雾凇摄影、沿江徒步、雪上摩托;适合摄影爱好者、冰雪景观爱好者,最佳游览时间为每年12月至次年2月。

2.鄂伦春民族文化旅游区:跨新鄂、新兴两个鄂伦春族乡,以展示鄂伦春族传统生活为核心。景区内有狩猎文化博物馆、桦皮工艺体验馆,游客可穿戴民族服饰、学习制作桦皮小器物,还能观看鄂伦春族传统歌舞表演。体验项目包含民族服饰变装、狩猎工具制作、手把肉制作体验;适合家庭游客、文化爱好者,四季皆可游览,农历正月十六古伦木沓节期间体验感最佳。

3.边疆俄罗斯民族村:位于边疆镇,是中国首个俄罗斯民族聚居村。核心亮点为俄式建筑风貌,村内木刻楞房屋、彩色壁画充满异域风情,还有中国纬度最北的荷花池,夏季荷花盛放时与俄式建筑相映成景。体验项目包括列巴制作、俄式民俗歌舞互动、荷花池游船;适合情侣、亲子游客,夏季赏荷、冬季体验俄式冰雪活动皆适宜。

4.沾河漂流景区:地处新鄂鄂伦春族乡境内,依托沾河天然河道打造。河道全长约20公里,水流平缓处可赏两岸山林风光,湍急处能体验漂流刺激,沿途还能看到鄂伦春族传统狩猎遗址。体验项目以竹筏漂流为主,中途设有民族风情补给站;适合青年游客、户外爱好者,最佳游览时间为每年6-8月。

5.逊克玛瑙城:位于边疆镇城区,是集玛瑙展示、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特色景区。核心亮点为本地盛产的逊克玛瑙,色泽艳丽、质地温润,景区内可参观玛瑙开采历史展、观看艺人现场雕刻,还能选购玛瑙饰品。体验项目包括玛瑙原石挑选、简易雕刻体验;适合珠宝爱好者、购物游客,全年开放,节假日期间常有特色展销活动。

五、宗教与民俗场所

1.逊克县清真寺:位于边疆镇城区,始建于1945年,是当地回族群众进行宗教活动的主要场所。建筑风格融合中式传统与伊斯兰特色,主体为青砖瓦房,礼拜殿穹顶饰有星月标识,院内植有松柏,环境肃穆。核心功能为举办主麻日聚礼、开斋节等宗教活动,同时为回族群众提供婚丧仪式服务;文化意义在于传承回族宗教文化,是逊克多民族和谐共处的见证。

2.鄂伦春族神泉祭祀点:依托鄂伦春神泉祭坛遗址设立,位于新鄂鄂伦春族乡神泉遗址旁,为开放式民俗场所。无固定建筑,以天然神泉为核心,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