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黑河市《逊克县》(3 / 4)

加入书签

周边立有鄂伦春族传统图腾柱。核心功能为鄂伦春族群众举办传统祭祀活动,每年古伦木沓节期间,族内长者会带领群众在此祭神祈福;文化意义在于保留鄂伦春族原始宗教仪式,是民族文化活态传承的重要载体。

3.边疆镇东正教活动点:位于边疆俄罗斯民族村,建筑为俄式木刻楞结构,室内陈设遵循东正教传统,悬挂圣像画、摆放烛台。核心功能为当地俄罗斯族群众开展宗教活动,节日期间举办祈祷仪式;文化意义在于承载俄罗斯族宗教信仰,展现边疆地区中俄文化交融的特色。

六、民俗风情与特色美食

(一)民俗风情

1.传统节日

-古伦木沓节:每年农历正月十六举办,是鄂伦春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节前群众会准备手把肉、马奶酒,节日当天先在神泉祭祀点举行祭神仪式,随后开展赛马、射箭、摔跤等竞技活动,夜晚燃起篝火,大家围着篝火跳民族舞蹈,青年男女通过对歌表达心意。

-俄罗斯族巴斯克节:每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公历复活节期间),边疆俄罗斯民族村的群众会庆祝这一节日。节前制作列巴、彩蛋,节日当天相互赠送彩蛋寓意祝福,全家团聚品尝俄式美食,教堂举行祈祷仪式后,村民会开展踢毽子、跳民间舞等活动。

2.日常习俗

-居住习惯:鄂伦春族传统居所为“撮罗子”,以桦木杆为骨架,覆盖桦树皮或兽皮,搭建简单、便于迁徙;现虽多住砖房,但部分民俗景区仍保留撮罗子供游客体验。俄罗斯族多居住木刻楞房屋,墙体用原木搭建,缝隙填充苔藓,保暖性强,室内设火墙、铺木地板,体现北方寒冷气候下的居住智慧。

-礼仪习俗:鄂伦春族注重尊老爱幼,见面时晚辈向长辈行鞠躬礼,长辈会回赠山货等小礼物;待客时必献上马奶酒、手把肉,客人若推辞会被认为是不礼貌。俄罗斯族见面行拥抱礼或亲吻礼,朋友聚会时喜欢唱歌跳舞,氛围热烈。

(二)特色美食

1.传统民族菜

-鄂伦春手把肉:选用本地散养的狍子肉或猪肉,整块放入清水煮制,仅加姜片去腥,煮熟后蘸盐面食用,肉质鲜嫩,最大程度保留食材本味。

-俄罗斯列巴:以全麦粉、酵母、牛奶为原料,经长时间发酵烤制而成,外皮酥脆、内里松软,可直接食用,也可切片夹果酱、黄油。

-达斡尔族柳蒿芽汤:采集春季新鲜柳蒿芽,焯水后切碎,与排骨或五花肉同煮,汤味清香,具有解腻开胃的特点,是达斡尔族春季常吃的野菜汤。

2.地方特色菜

-黑龙江野生鱼宴:选用黑龙江产的鲫鱼、狗鱼、鲑鱼等,做法多样,其中酱焖狗鱼肉质紧实、酱香浓郁,清炖鲫鱼汤色奶白、味道鲜美,是当地宴席必备菜品。

-玛瑙烤肉:将逊克玛瑙制成烤盘,加热后铺上五花肉、牛肉片烤制,玛瑙导热均匀,能锁住肉的汁水,烤出的肉外焦里嫩,带有淡淡的矿物清香。

-山野菜炒肉:选用猴腿菜、老山芹等山野菜,焯水后与猪肉同炒,野菜脆嫩,猪肉鲜香,是春季餐桌上的常见菜,营养丰富。

3.传统主食

-鄂伦春族稷子米饭:以稷子米为原料,蒸熟后口感软糯,常搭配手把肉或野菜汤食用,是鄂伦春族日常主食之一。

-玉米碴子粥:选用本地种植的黏玉米,磨成碴子后熬煮成粥,黏稠香甜,冬季热粥配咸菜,是当地村民暖胃的早餐选择。

七、旅游攻略

(一)最佳时间

-春季(4-5月):气温回升至5-15c,山林中柳蒿芽、猴腿菜等山野菜萌发,适合体验采摘野菜、品尝春季美食,同时可观赏黑龙江开江景观。

-夏季(6-8月):平均气温20-25c,气候凉爽,是避暑好去处。可前往沾河漂流、边疆俄罗斯民族村赏荷,鄂伦春族乡的山林绿意盎然,适合徒步、露营。

-秋季(9-10月):山林褪去翠绿,呈现红、黄、橙等色彩,层林尽染,适合摄影采风;此时山核桃、榛子等山货成熟,可参与采摘体验。

-冬季(11-次年3月):气温低至-20至-30c,大平台雾凇风景区进入最佳观赏期,还能体验雪上摩托、冰雕制作等冰雪项目,感受北方冬日风情。

(二)交通

1.外部交通

-航空:可先乘坐飞机抵达黑河瑷珲机场,机场距逊克县城约150公里,落地后转乘长途汽车前往,车程约2.5小时。

-公路:黑河市有长途汽车直达逊克县城,每日多个班次;也可自驾沿黑嘉公路行驶,沿途可欣赏黑龙江沿岸风光。

-铁路:距离逊克县最近的铁路站点为黑河市火车站,抵达后转乘公路交通前往逊克,火车站距逊克县城约145公里,车程约2小时。

2.内部交通

-公交:县城边疆镇内有公交线路连接主要街区、汽车站;县城至各乡镇有定点班车,班次根据客流量调整,可提前咨询车站。

-出租与包车:县城内出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