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黑河市《逊克县》(1 / 4)

加入书签

逊克县隶属于黑龙江省黑河市,地处小兴安岭中段北麓、黑龙江中游右岸,北隔黑龙江与俄罗斯相望,东接嘉荫县,南邻伊春市,西连黑河市爱辉区,行政辖区总面积平方公里。全县下辖3镇6乡,总人口约10万人,是一座以农业为基础、边疆贸易为补充,融合鄂伦春族等少数民族文化与冰雪生态资源的北疆边陲县。

一、行政区划及乡镇简介

1.边疆镇:作为逊克县人民政府驻地,北临黑龙江,西接干岔子乡,东连车陆乡。核心产业以优质麦豆种植为主,是全县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境内半拉山植被茂密,野生动物资源丰富,黑龙江沿岸滩涂是观江景、赏异国风光的好去处。镇内交通便捷,黑嘉公路穿境而过,是连接县城与周边乡镇的交通枢纽。

2.逊河镇:位于县境中部、逊别拉河中游北岸,曾是原逊河县治所。农业以玉米、大豆规模化种植为核心,同时依托沾河村无名烈士墓地、顾延龄烈士遇难地等红色遗址发展红色旅游。镇内有县级公路连通边疆镇与克林镇,农产品运输及游客出行便利。

3.克林镇:地处小兴安岭北麓,南接伊春市。镇内山野资源富集,猴腿菜、老山芹等山野菜及榛子、蘑菇等山货产量大,同时因库尔滨河常年不冻的特性,孕育了大平台雾凇风景区这一核心旅游资源。乡级公路串联各村屯,冬季雾凇季有旅游专线对接县城。

4.车陆乡:东靠嘉荫县,北临黑龙江,地势北低南高,由沿江平原与南部丘陵构成。核心产业为农业与水产养殖,黑龙江野生鱼捕捞及稻田养殖是特色;境内车陆湾子遗址为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是研究区域古代文明的重要节点。乡域内有乡道连接边疆镇,沿江路段可通行小型旅游车辆。

5.干岔子乡:西接黑河市爱辉区,北临黑龙江,拥有大面积沿江冲积平原。以优质水稻、大豆种植为主,是全县高产区之一;境内干岔子岛为黑龙江冲积岛,生态环境原始,是观鸟及江滩休闲的小众地点。黑嘉公路途经乡域北部,对外交通顺畅。

6.松树沟乡:位于县境东南部,跨逊别拉河南北两岸,属半山区地貌。农业与林业并重,除粮食种植外,人工培育五味子、刺五加等中药材规模较大;境内李英格利纪念碑记录了近代垦荒历史,乡级公路连通宝山乡与边疆镇,药材及农产品运输便捷。

7.宝山乡:地处东南部山区,库尔滨河穿境而过,因境内盛产玛瑙石、石灰石得名“宝山”。核心产业为玛瑙开采加工与林业,本地玛瑙工艺品远销省内外;乡域内山林覆盖广,山野菜及中草药材采集是村民增收补充,有乡道连接松树沟乡与新兴鄂伦春族乡。

8.新鄂鄂伦春族乡:位于县境东部山区,是全国鄂伦春族下山定居第一村,鄂伦春族人口占全乡总人口近三成。产业以民俗旅游与林下经济为主,依托古伦木沓节吸引游客,同时发展野猪、狍子等特色养殖;境内鄂伦春神泉祭坛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乡内有通村公路连接克林镇,民俗旅游专线可直达县城。

9.新兴鄂伦春族乡:地处县境东北部,北临黑龙江,是鄂伦春族聚居乡镇之一。以民族文化传承与生态旅游为核心,保留了完整的桦皮工艺、狩猎文化展示馆,游客可体验传统狩猎工具制作;乡域内沿江地带水草丰美,夏季可开展草原骑马、江畔露营等活动,乡道连通车陆乡与宝山乡,交通便利。

二、历史沿革与文化脉络

(一)历史沿革

-古代至清代:逊克地域古代属肃慎、挹娄等少数民族活动范围,唐代归黑水都督府管辖,元代属辽阳行省开元路,明代为奴儿干都司所辖。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清政府在今逊河镇设毕拉尔路鄂伦春协领公署,正式开始行政管辖;宣统元年(1909年),瑗珲兵备道在奇克(今边疆镇)设奇克特卡伦,强化边疆管控。

-近现代时期:1913年,奇克划归瑗珲县第四区;1915年设奇克特县佐,1929年升为奇克县,同年逊河稽垦局升为逊河县,两县分治。1933年日军侵入,设伪逊河、奇克县公署;1943年两县合并为伪逊克县公署。1946年6月,东北民主联军进驻,建立逊克县人民政府,沿用至今。

(二)文化特色

1.红色文化:以沾河村无名烈士墓地、顾延龄烈士遇难地为代表,记录了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时期军民抗敌、垦荒戍边的历史,每年清明当地群众及学生都会前往祭扫,传承红色记忆。

2.少数民族文化:核心为鄂伦春族文化,以“古伦木沓节”为重要载体,每年农历正月十六举办,包含祭神、赛马、桦皮工艺展示等活动;桦皮制作技艺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当地艺人可将桦皮制成箱、帽、船等实用器物,兼具功能性与艺术性。

3.边疆融合文化:因与俄罗斯隔江相望,境内俄罗斯族聚居的边疆俄罗斯民族村保留了俄式木刻楞建筑、列巴制作技艺等特色,村内中俄双语标识随处可见,形成独特的边疆文化风貌。

三、历史人物与遗址

(一)历史人物

1.顾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