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o章 甜话摊(6 / 6)
p>
——用糖渣和甜辣花的叶子做的肥料,撒在田里,庄稼长得更壮。
领头的孩子在“甜路记”
上添了新页:“田埂上的甜最实在,一滴汗换一颗糖,值!”
他们帮着老农播种,把甜种混在谷种里,说要让谷子长出来就带着甜,“这样收割时,镰刀都能笑出声”
。
魔族的街头乐团写了段新调子,叫《春耕谣》,电子木鱼敲出的节奏像犁地的声响,听得农人直起腰来跟着哼,说这调子“比鞭子还能让牛使劲”
。
乐团就在田埂上搭了个临时台子,一边敲木鱼,一边给休息的农人分糖,“累了就吃颗糖,听段曲,力气就回来了”
。
有个老把式,听着曲儿吃着糖,说想起了年轻时和老伴一起种地的日子,“那会儿她总往我嘴里塞块糖,说干活才有劲”
。
乐团就把这段故事谱进《春耕谣》,敲得田埂上的甜辣花都跟着晃。
十国的织女们把“路引幡”
改成了“田埂帕”
,帕子上绣着农具和庄稼,谁在田里丢了帕子,捡到的人就知道是谁家的,“就像给田埂系了个铃铛,丢不了”
。
有个老奶奶,眼睛花了,绣不了帕子了,就来给织女们穿线,说要把年轻时的手艺说给姑娘们听,“帕子上的针脚,得像田埂一样扎实,才经得住风吹日晒”
。
她把绣着自己名字的田埂帕埋在井边,说要“陪着甜源井,看着庄稼长”
。
孙悟空的巡甜飞艇往灾区送了趟新糖,这次带的是麦香糖和咸甜糖,“让遭了灾的人知道,春天来了,甜也跟着来了”
。
他在灾区的田埂上种了圈甜辣花,说这是“甜的篱笆,能挡住灾气”
。
有个失去家园的小姑娘,抱着孙悟空的腿哭,说想要回原来的家。
孙悟空就往她手里塞了颗会变的糖,“这糖能变成你家的样子,等重建好了,糖就会带你回去”
。
小姑娘含着糖,笑了,说看见家里的院子里,开满了甜辣花。
王奶奶的铜锅旁支起了新灶台,专门蒸“春耕馒头”
,里面掺了新麦粉,暄软得能弹起来。
来帮忙的人里,有老兵,有农妇,有刚学会走路的娃娃,娃娃拿着小铲子,有模有样地往灶里添柴,引得大家直笑。
“这馒头得让种地的人多吃点,”
老太太往每个馒头里塞了颗麦香糖,“咬一口,甜到心里,干活才有力气。”
有个年轻的小伙,吃着馒头说要娶甜生岛的孩子做媳妇,“她会做糖,我会种地,日子肯定甜”
。
清明那天,甜源井的糖溪涨了水,溪边的踏雪红开得正艳。
城里的人都来井边祭拜,不是烧纸钱,而是往井里丢颗糖,说段心里话——农人谢土地给了好收成,老兵谢边关的弟兄们平安,姑娘谢织出的帕子有人珍惜,娃娃谢手里的糖总也吃不完。
墨玄和李煜杰在井边立了块石碑,上面刻着:“甜不是凭空来的,是汗泡的,是心暖的,是手牵着手熬出来的。”
石碑立起来的瞬间,三界糖罐突然亮了,罐身上的藤蔓把所有人的影子缠在石碑上,影子里长出了共同的庄稼地,地里的麦子黄了,桃花红了,甜辣花开得遍地都是,守甜狮站在田埂上,像个忠实的看家人。
“这才是最实在的甜宴。”
墨玄看着田里的影子,有弯腰种地的,有挥镰收割的,有抱着孩子笑的,“没有鼓乐,没有华服,可这日子,比任何宴席都甜。”
李煜杰往他嘴里塞了颗麦香糖,新麦的香混着阳光的暖,像把整个春天都嚼在了嘴里:“以后每年清明,咱们都来这儿丢颗糖,让土地记着,咱们没忘了甜是咋来的。”
他指着远处的炊烟,“你看那烟,混着糖香呢,那是日子在招手呢。”
田埂上的甜辣花还在开,铜锅的蒸汽还在冒,农人吆喝着牛,孩子追着蝴蝶,老兵坐在石碑旁,给路过的人讲边关的故事。
记忆树的藤叶沙沙响,像在数着地里的麦穗,数着花里的蜜,数着每个人脸上的笑。
而那三界糖罐,就坐在甜源井的井台上,罐口的藤蔓缠着新立的石碑,罐底的糖网接住了清明的雨,里面的甜水晃啊晃,映着田里的庄稼,地上的人,人心里的盼。
它好像在说:春天会来,麦子会黄,甜会跟着汗一起长,只要这双手还在刨土,这颗心还在热,这无缝连接的故事,就永远有新的嫩芽,新的收成,新的——甜到心眼儿里的好光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