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夺嫡之争(4 / 6)

加入书签

sp;他知道,从这一刻起,他的人生将彻底改变。

    父王的离去,不仅带走了他的至亲,也揭开了一场关乎大明未来的无声战争。

    而这场战争,从始至终都没有停歇,历朝历代全部都是四个字“争当皇帝”。

    洪武二十五年的九月,南京城的空气中弥漫着一种不同寻常的紧张。

    太子朱标的丧礼结束后,那股压抑的悲痛仿佛转化为了另一种更为复杂的东西,一种对权力真空的躁动与不安。

    按照大明礼仪规制,诸王本该在丧礼后立即返回封地,然而所有的藩王都心照不宣地留了下来。

    秦王府、燕王府、周王府......

    每一座王府门前都是车马不绝,前来拜访的官员络绎不绝。

    所有人都知道,真正决定大明命运的时刻,才刚刚开始。

    九月初一的朝会,朱元璋罕见地没有出现。

    司礼监太监当众宣读圣旨,以“圣体欠安”为由暂停早朝三日。

    这个消息如同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在朝野间激起了层层涟漪。

    “父皇这是在给我们时间。”秦王朱在府中对着几位弟弟说道,难掩语气中的兴奋。

    作为马皇后所出的次子,朱自认是太子的不二人选。

    于是,他的府邸这几日门庭若市,前来拜会的文武官员络绎不绝。

    “二哥说得是,”齐王朱?奉承道,“按照长幼有序,理当由二哥继任太子。况且二哥镇守西安多年,军功卓著,这太子之位,非二哥莫属。”

    朱桢得意地捋着胡须:“若是本王得继大统,定不会亏待了各位弟弟。”

    然而在燕王府,朱棣却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

    “哼!长幼有序?”朱棣冷笑一声,将手中的茶杯重重放下,“就怕父皇眼里根本没有什么长幼有序。你们别忘了,父皇最疼爱的始终是大哥这一脉。”

    姚广孝捻着佛珠,缓缓道:“王爷说得是。不过现在最麻烦的,不是秦王,而是吴王。”

    朱棣神色一?:“允?那孩子确实是个麻烦。父皇和大哥都对他宠爱有加,又让他搬进了旧吴王府,这信号再明显不过。”

    “而且,”姚广孝补充道,“吴王这些年经营的钱庄、商行、学堂,已经形成了庞大的势力。更麻烦的是,据说他手里还有一个不亚于锦衣卫的谍报机关。若是他继位,恐怕第一个要收拾的就是我们这些手握兵权的藩王。”

    朱棣眼中闪过一丝厉色:“哼!本王在战场上出生入死的时候,他还在玩泥巴呢!绝不能让一个毛头小子骑在头上!”

    与此同时,东宫内的气氛同样紧张。

    “母妃,这几日为何总有官员前来拜访?”朱允?困惑地问吕氏,“父王才刚走,他们就这样...………”

    吕氏爱怜地抚摸着儿子的头:“傻孩子,他们这是在向你示好。你父王不在了,按照嫡庶之分,你才是名正言顺的继承人。”

    “可是三弟他……………”

    “别提那个孽种!”吕氏突然激动起来,“他仗着有点小聪明,处处与你我作对。若是他当了太子,还有我们的活路吗?你忘了他是怎么在朝堂上让你难堪的?”

    朱允?低下头,脑海中浮现出苏宁在朝堂上侃侃而谈的身影,心中五味杂陈。

    他记得那次在经上,苏宁对《资治通鉴》的独到见解让在场的翰林们都为之赞叹,而他自己却只能照本宣科。

    在这场暗流涌动的储位之争中,最淡定的反而是苏宁。

    他依旧每日前往吴王府处理自己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