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风不存照片它活成相框(2 / 2)

加入书签

p>祁渊没有惊动任何人,也没有上报这次“异常”

他只是默默地走到观众席的台阶上坐下,像一个真正的观众,安静地看完了这场由风、阳光和藤蔓主演的电影。

散场时,一片枯黄的叶子被风卷起,轻飘飘地落在他膝上。

他捡起叶子,现上面的脉络与众不同,竟天然地构成了一个清晰的汉字。

接二连三的事件,让高层意识到,这并非孤立现象。

一种未知的、遍布全球的意识正在苏醒,它以自然为媒介,重现被铭刻在天地间的情感与记忆。

在一次紧急会议上,韩松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

“我们不应该去采集,更不应该去储存这些影像。”

他看着会议桌旁的每一个人,语气平静但坚定,“任何记录都会削弱它的本质。

这些记忆不是数据,它们是活的,是瞬息万变的。

我们应该建立一个‘无存储记忆库’。”

他的意思是,让“小满”

——覆盖全球的智能生态网络——放弃主动采集和分析,转而成为一个被动的引导者。

当某个特定时空的环境条件满足显影要求时,系统只负责标记地点和时间,然后向公众布通知。

“去感受,而不是去观看。

去参与,而不是去记录。”

韩松最后说,“真正的纪念,是让风替你按下播放键。”

这个充满诗意甚至有些反科学的提议,在激烈的争论后被采纳了。

系统上线的日,全球共有七处地点被标记。

巴黎的某个街角,细雨在地面溅起的水花,短暂地呈现出一个男人亲吻爱人额头的剪影。

在肯尼亚的草原上,一群羚羊奔跑时扬起的尘土,在夕阳下汇成一个部落祭祀的古老图腾。

北海道的温泉里,蒸腾的雾气中浮现出一个女孩泡汤时哼唱的模糊侧脸。

成千上万的人涌向这些地点。

他们没有举起手机,没有打开录像设备。

有人在雨中默默流泪,有人在尘土前虔诚跪拜,有人在雾气旁会心一笑。

他们只是站在那里,成为记忆的一部分。

那一夜,监控全球空间异常波动的“天眼”

系统中,欧米伽7残波的震荡频率突然生了改变。

它不再是无序的噪音,而是开始与数千公里外,“烛龙”

生态舱旁那片菌毯的光节奏,实现了诡异的同步。

这种同步,不多不少,精准地持续了126秒。

与此同时,远在奥尔特云之外,一枚代号“信使”

的星系探测器,捕捉到了一次极其微弱的异常光变。

信号传回地球,经过级人工智能“女娲”

数小时的模拟还原,一幅匪夷所思的画面呈现在所有人面前。

那是一颗无人知晓的遥远行星。

紫色的、类似草叶的植物覆盖着大地,在陌生的恒星照耀下,被异星的风吹拂着,轻轻摇曳。

而在地面上,那些紫色草叶投下的影子,经过精确的计算和组合,竟拼凑出了一幅清晰无比的图案。

那是地球的经纬线。

整个指挥中心死一般寂静。

他们看着屏幕上那个由异星植物投影构成的、代表着自己家园的坐标网格,一个念头击中了所有人。

宇宙第一次,看见了我们的相框。

风暴平息后,世界似乎恢复了常态。

显影事件依旧在世界各地零星生,人们已经习惯了这种来自过去的回响。

韩松的“无存储记忆库”

理念深入人心,大家默契地守护着这份短暂而珍贵的奇迹。

然而,林晚舟在分析“小满”

网络汇集的全球社会经济数据时,敏锐地察觉到了一丝不协调的暗流。

在几个显影事件频繁生的区域,某些特定型号的高频信号接收器和微型储能单元的销量,正以一种不正常的曲线悄然攀升。

这些不起眼的民用零件,如果被有心人组合起来,足以搭建出一套简易的、能够捕捉并放大环境中微弱能量波动的装置。

风依然在吹,但似乎有什么东西,正在悄悄改变它的声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