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集《禅观与净土》观照篇(6 / 9)

加入书签

让业力的势力羸弱,变成不增长业,它没有得果报的力量,临终无障碍就可以了。

    【学员提问】:就果地而论,以前所造的业心力散漫。如果我们现在再用回向可以补救吗?

    【师父答疑】:修行,所有的东西都可以补救,改变永远不会嫌太晚;阿赖耶识随时等你,什么东西都可以补救。当然你不能等到临命终,那就没有办法了。

    【学员提问】:净土法门将业力集中在净土方向,请问法师,我们回向的时候除了求生净土,亦兼带有其他的菩提愿力,会不会影响往生?

    【师父答疑】:当然有影响了,那是好的影响。《法华经》上说一佛乘,你为了成佛而往生,这是一种概念;第二个,你是为了往生而往生。为了成佛而往生,你会得到菩提的加持力,得到自性功德的加持力,那当然不一样。

    我们看因地这个佛号,“诸法无自性,一切从缘起”,这缘起就是“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你念这句佛号,希望佛号是往生,你因地就把佛号的力量定义了。“法性量等虚空,众生发心自小”,你认为佛号就带你到净土,把你带到净土以后,佛号的功能就消失了,因为是你刚开始给它的定义、安立的名言就是这个概念。你为了成佛而念佛,把往生当作一个生命的过度,你佛号念下去的时候,为菩提道求生净土,你给这个佛号两种力量:往生的力量跟成佛的力量。你到了净土以后,佛号力量没有消失掉,它继续陪着你,直到成佛为止。

    你念佛的时候,因地发心不同,佛号在你生命当中扮演的角色就不一样。这个就是缘起法,佛号到底对你扮演什么角色、什么功能?答案是不一定。它有无穷的功德,你给它什么样的定义,它就表现出什么功能。古人说“法性量等虚空”。其实,布施是可以成佛的,持戒也可以成佛,但你为了人天而持戒,就把布施跟持戒定义做人天。你得到人天果报以后,布施、持戒的业就消失掉了。佛陀给布施、持戒是成佛的定义,所以,他布施、持戒的业一直拉他到成佛为止。

    你的发心跟智慧有关系,一个人要发广大、时空无尽的愿,一定要安住,你要能够回光返照、正念真如,找到你离相的清净心。你的见地影响到愿力,影响你生命的格局,修行总的来说,就是你的智慧。蕅益大师讲:你没有高超的见地,就不可能有高超的愿力,更不可能有高超的品格。

    你的智慧就这么小、格局就这么小,你念的佛号也就这么小。这就是为什么必须要先离相?先把自己的生命经验放下。因为我们生命的经验都是有限量的,你必须把它归零。生命经验给我们的相状,没有一个是成佛的因地;相状的东西都是有限的,都是时空有尽的。所以,我们为什么要讲正念真如,安住心性?就是先把生命归零,重新开始。

    这个地方有没有问题?我们讲到了三种思想:人天、二乘、大乘。

    【学员提问】:法师,阿弥陀佛!弟子想请问法师,就是关于相和离相。刚才法师一直讲到,把我们的相归零,归到最零、最低的这一个部分。但是对于我们初学者来说,如何进入?一般净土法门它是以修观,观相来起修。但是我们初学的人如何来归零?再来就是如来藏的思想,就是破妄显真。那我们如何来一心二用呢?对于我们这些钝根的初学者来说,如何来起修?请法师开示,谢谢,阿弥陀佛!

    【师父答疑】:你不要说你是钝根,很难讲,你要讲钝根,果然变钝根了,不要自己做这样定义;你不知道你过去发生过什么事,是吧?净土宗是要有相状,是有相行;但是你直接去修净土的相状,跟你归零以后再去借净土的相状是不一样。如果你不离相,你的心就像强力胶一样,你虽然用执著的心去修净土,表面上好像给我很强烈的感受,你会对比:娑婆世界这样苦,极乐世界这么快乐。你好像觉得占便宜,我执著娑婆世界是痛苦的,执著极乐世界是功德的,对不对?

    但是要知道,你也付出代价了。你今天会用执著的心修行,日常生活也会执著。不可能说你修行的时候执著,平常的时候不执著,又不是你说了算,是吧?很多人修净土宗,我要用强烈的心来厌离娑婆,强烈的心来求净土。但是你这个心态离开了佛堂,也会用这个心态来待人处事,后患无穷,知道吗?你带了太多相状,临终要抛开,每一个相状临终都是一个绳子,知道吧。

    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