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集《禅观与净土》观照篇(3 / 9)
念彼此,究竟寂灭故。
—《大乘起信论》—
依止称性所发的愿是时空无尽的,在时间上是尽于未来。他没有说我度化众生,度化个几生就休息了,没有,他是尽于未来际。空间也是无穷的,一切众生皆令究竟无余涅槃。为什么你要这样做呢?因为法性本来就没有时间、空间的障碍,它是时空无尽,法性广大遍一切众生,平等不二,不念彼此恩怨,究竟寂灭故。
所以,整个断恶、修善、度众生,乃至于念佛,他的因地发心都是随顺法性,当然会创造出不同的结果。
随顺法性它的特点在哪里?它离相,不受相状的干扰。我们举一个例子来说明:有一个猎人,他买了一只小老鹰,老鹰它就小小的,它就跟鸡长的差不多,当然它的肩膀、整个爪子比鸡强壮。猎人为了贪一时方便,就跟鸡养在一起;养着养着,这个老鹰长大了,它的肩膀、手臂特别有力量。但是这个老鹰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看到的都是鸡,它的熏习认为它就是一个鸡。你看过鸡会飞吗?当然没有;所以,它熏习的就是一个鸡的影像。
老鹰长大了,猎人说你应该扮演老鹰的角色了,但是我不会飞。猎人训练它很久,老鹰老是飞不起来。后来猎人实在是很失望,算了,留你也没用,一天到晚只会吃饭,把它拿到悬崖上,就让它自由落体,把它放下去。但是你要知道,本性不会失掉;虽然它会被相状一时的遮盖,本性不失。所以,老鹰快要坠到地上之前,它的本性发挥,展开它强大的翅膀,从地飞起来了。
这说明了什么?就是说一念心性本来清净,但是我们经历过太多次的生命经验,这对我们伤害太大了。本来生命是生灭的,但是我们把每一次生命都当真,所以,在我们轮回当中每一生或多或少都会留下一些不好的阴影,其实某种程度对我们的修行产生障碍。就是我们认为,我不可能成佛,佛陀你老人家这么伟大,我哪承受的起呢?因为我们从小到大,我们有一些不好的事情发生了,不好的行为发生了,虽然这个事情过了,但是我们的执著呢,在我们心中留下一些邪恶的阴影,让我们觉得走不出我们心中的阴影。
诸位,成佛最大的障碍是你自己!
因为我们的生命经验累积了太多相状,这对我们是不利的。生命经验把自己捏造成:我就是一个生死罪障凡夫,结果我们果然变成生死罪障凡夫,因为你自己老是这样想,你心中太多生死罪障凡夫的相状。现在你必须做一件事情,把这些相状全部拨开来,它不是你本来的东西,它是你生命经验留下的影像,这些影像对你没有好处。我们的生命经验没有成佛的相状,生死轮回都是跟凡夫在一起,你哪有熏习好的东西?
所以,我们从无量劫、生生世世留下的影像,到现在只有一个情况,全部把它归零,让相状全部脱落。到底我原来是怎么回事?清净本然、周遍法界,跟十方诸佛,众生本具、诸佛所证,同一心性。你必须这样做才有希望。如果你带相修行,要把你过去生,生命经验留下的相状放在身上再来修行,那你就从业障凡夫开始修行了,你就慢慢修、慢慢来,你就用走的,走到佛道用多长时间?
你现在必须要离一切相,这些相状我都不承认,跟我没关系。诸位,你不承认它的存在,它对你就不构成干扰,虽然有“心常觉照,不随妄转”,它不再干扰你了。过去的影像、阴影对你不会构成干扰了。所以,你就能够发起无穷的愿望,这个就是你的因地。如果你今天把心中的相状还抓的很死,那你只能够“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就这样子,从这个开始了。
你的因地发心,一定会影响到最后的修行成果,也影响到你成长的快慢。这个传承、这个观念是非常关键,如果这个地方走错了,你生命就无法弥补了,因为根本法门没办法补救的,你走错了就走错了。枝末法门缺了布施这一块,我以后还可以把它补回来。本来菩萨道就是有智增上、悲增上。智增上先求智慧,等到后面成道以后再来补慈悲这一块,这都没关系。有的悲增上先成就福报,再来补智慧,这个六度对治法门都可以慢慢补修的。
但是根本法门没办法补,因为你已经养成 习惯了,你的种性已定,你的跑道已定。你只有到结果以后,再开始回小向大。
所以说你念佛,带业往生。我们很努力去忏悔业障,把业障降到最低;我们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