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集《禅观与净土》观照篇(2 / 9)

加入书签

:看下面的称性起修,广修方便。从安住现前一念心性,它有四个法门,有四种方便来开显心性。先看第一个,行根本方便。我们先把它念一遍:

    称性起修,广修方便

    略说方便有四种。云何为四?

    一者、行根本方便。谓观一切法自性无生,离于妄见,不住生死;观一切法因缘和合,业果不失,起于大悲,修诸福德,摄化众生,不住涅槃。以随顺法性无住故。

    第一个是最重要就是安住力,就是安住根本,安住你的生命原点。怎么安住呢?它是两种观法:观一切法自性无生。无生为什么加一个自性?这个清净心是本来就清净,自性就是本来就这样,不是你修证。你打妄想,它还是清净;你造了业障,它还是清净。它是不受这些一切法染污,不与一切法为伴侣叫自性无生。无生的空性它是本来就是这样子的,所以,离于凡夫有所得的妄见,而不住于生死轮回。

    就是说你所有的修学,根本就不求人天福报,你不喜欢在轮回里面,轮回对你来说,你根本不把它当生命的安住处;你不求人天福报,就不住生死,离于凡夫有所得追求轮回的快乐。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你观察一切法因缘和合,因缘果报不失,生起大悲,修诸福德,也不住二乘的空性涅槃而修行。所以,不住生死、不住涅槃,就是中道随顺法性,依止一念离相清净的心性,而当作你的因地。也就是说我们的因地必须以佛心为己心。佛陀的心,根本心是什么?我们从这个地方重新出发。你要找到佛陀的因地,才可能成就佛陀的结果,就是因地心影响果地觉。这个地方不像凡夫,住在轮回的快乐;也不像二乘,住在涅槃的偏空。不住生死、不住轮回,以一念心性,无住为住。

    二者、能止方便。谓惭愧悔过,能止一切恶法不令增长。以随顺法性离诸过故。

    这个是誓断一切恶。忏悔、改过、持戒、断恶,使身口意不令增长;这个很重要,断相续心、破和合识。我们往下看,它每一个都是随顺法性离诸过故。举一个例子,比方说布施、比方说你持戒。你为什么持戒?你站在什么角度来持戒?我能够远离恶道,得到人天的果报而持戒,你果然持戒成就人天果报,因为你是这样想的。

    所以“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你的心态在做这件事情时候,你是站在什么角度来持戒的?我持戒是为了得到人天安乐的果报,持戒的善法就往人天安乐果报跑了,你的因地发心,你的安住处,就是以这个为住。你是靠持戒来做一个调伏跟对治,这只是一个过程,你因地的发心就决定最后的结果。

    那么最圆满的说法,你为什么持戒呢?因为我随顺真如法性,它本来就没有过失,我应该顺从真如本性,本来面目里面本来就没有过失的,我只是遵循本来面目去做这件事情,随顺法性离诸过故。所以,你的心态是以开显法性为根本思想,最后你成佛以后,果然成就法性,成就无量的功德庄严,这个就是他的因地发心不一样。

    我们再看第三,修善。

    三者,发起善根增长方便。谓勤供养、礼拜三宝、赞叹、随喜、劝请诸佛。以爱敬三宝淳厚心故,信得增长,乃志誓求无上之道。又因佛、法、僧力所护故,能消业障,善根不退。以随顺法性离痴障故。

    前面止方便是约着誓断一切恶,这里讲誓修一切善,这个善当然包括福德、智慧两种的善根。包括第一个,勤修供养;怎么修供养呢?身业的礼拜、口业的赞叹、意业的随喜、劝请诸佛。以身口意三业来爱敬三宝,以真实的心不断地去供养三宝,使令你的信心得以增长。

    第二个,你跟三宝结缘以后,就会从三宝当中不断地学习、闻思、忏悔、消业障,就慢慢地使令你的善根不退,从增长而到不退。为什么呢?以随顺法性离痴障故。所以,为什么你要学习教理呢?因为你要破除愚痴,真如法性本来就没有愚痴,我只是称性而为,就是随顺我的法性,如此而已。

    看第四,誓度一切众生。

    四者,大愿平等方便。所谓发愿尽于未来,化度一切众生使无有余,皆令究竟无余涅槃。以随顺法性无断绝故。法性广大,遍一切众生,平等无二,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