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7章 归墟迷途(52)(1 / 7)

加入书签

沈砚在《东海渔民俗志》新写的“海桩精”条目旁画了道批注时,指尖被砚台里的墨汁染黑——不是普通的松烟墨,而是种泛着淡绿的墨,凑近了能闻到股海腥味,和之前缠魂草的黏液气味一模一样。窗外传来渔民的惊呼,他抬头一看,港里的几艘渔船竟在“倒影”——船身的影子不在海面,反而浮在半空,像被人用剪刀剪下来贴在雾上,轻轻一碰就晃悠。

“是‘影盗’!”陈阿公撞开渔屋的门,手里攥着半截渔网,网眼上缠着些透明的丝线,“今早李伯家的二小子去收网,影子被勾走了半截,现在人躺在床上,脸白得跟纸似的,连话都说不出!”他把渔网递过来,丝线上沾着点木屑,正是方壶山海桩精的枯木碎片。

沈砚想起苏晚娘札记里的记载:“方壶山多沉桅,化桩为精,善盗人影,影失则人虚,三日内必亡。”他赶紧往听潮楼跑,刚到门口就看见苏晚娘在打磨一面铜镜,镜面泛着银光,边缘刻着“照影”二字,正是札记里提的“影镜”——用员峤山沉时的铜器熔铸,能照出被偷的影子。

“方壶山的海桩精醒了。”苏晚娘把影镜递给沈砚,镜面映出港里的景象:半空的船影里缠着无数细丝线,线的另一端顺着洋流往东北方向延伸,正是方壶山的位置,“札记里说,每年三月三‘影离身’,海桩精会顺着潮音带出来盗影,要祭‘桩头酒’才能安抚,可今年潮音带提前醒了,酒还没酿好。”

正说着,邻村的海桩翁拄着拐杖来了。老人穿着件打补丁的蓝布衫,腰间挂着个铜鼓,鼓面刻着波浪纹,正是“潮音鼓”——传说是员峤山盐神的法器,能对抗潮音带的勾魂声。“阿晚,阿砚,你们得去方壶山。”海桩翁的声音沙哑,像是被海风磨过,“昨晚我守潮音鼓时,鼓面泛着黑,是海桩精的‘影蜃’要出来了,那东西吸够了影子,能化成人形,专骗活人上桩。”

海桩翁说,祭海桩的桩头酒得用“三月三的潮头米”酿,还得加鲛人的眼泪和妈祖庙的香灰,现在米和香灰都有,就差鲛人泪。沈砚想起小鲛人,上次在员峤山分别时,小鲛人给了他个珍珠囊,说里面装着鲛泪,遇急时可用。他赶紧掏出囊袋,倒出三滴晶莹的泪珠,落在米酒坛里,酒液瞬间泛起淡蓝的光。

准备道具的间隙,沈砚跟着海桩翁去看李伯家的二小子。少年躺在床上,脸色惨白,右手的影子缺了半截,像被啃过似的。海桩翁用潮音鼓敲了三下,鼓音低沉,少年的睫毛颤了颤,嘴里吐出些细小的影子丝,落在影镜里,镜中立刻映出方壶山的影窟景象:里面堆满了被偷的影子,像团乱麻似的缠在海桩上,最中间的影蜃正闭着眼,吸收影子的精气。

“得在三日之内拿回影子,不然人就救不活了。”海桩翁把潮音鼓递给苏晚娘,“这鼓敲三下能定魂,敲五下能破幻境,到了潮音带,千万不能听里面的声音,那是影蜃在勾魂。”

次日清晨,众人驾着渔船往方壶山走。小鲛人早已在海面等候,它的尾巴上沾着金色的光,嘴里衔着片“影灯草”——草叶能发出淡绿的光,照得影子显形。船行约莫两个时辰,海面突然变得安静,连浪声都消失了,只有阵细微的“嗡嗡”声从远处传来,正是潮音带的声音。

“敲鼓!”苏晚娘立刻敲响潮音鼓,低沉的鼓声压过了嗡鸣,船身不再摇晃。沈砚举起影镜,镜面映出周围的景象:无数透明的影子在水里游动,是被海桩精偷来的人影,它们顺着潮音往影蜃的方向飘去。小鲛人突然跃出水面,尾巴拍向海水,激起道浪花,浪花里浮出条“影鱼”——鱼身全是影子做的,嘴里叼着半截人影,正是李伯家二小子的。

“跟着影鱼走,能找到影窟。”小鲛人用尾巴指着前方,影鱼顺着潮音带往深处游,渔船跟在后面,越往前,水里的影子越多,有的是渔民的,有的是古代船员的,甚至还有些长着鱼鳍的影子,像是沉岛时的居民。

穿过潮音带,眼前突然出现片枯木桩,正是方壶山的沉桅。每根桩子上都缠着无数影子,像挂着件件透明的衣裳,最中间的桩子特别粗,上面坐着个模糊的人影,正是影蜃。它看到渔船,突然笑了起来,声音像无数人在说话:“来都来了,留下影子再走啊……”

话音刚落,周围的影子突然活了过来,朝着渔船扑来。苏晚娘敲响潮音鼓,五声鼓响过后,影子们动作停滞,海桩翁趁机撒出潮头米,米落在影子上,发出“滋滋”的声响,影子渐渐变得透明。沈砚举起影镜,镜面的银光射向影蜃,影蜃惨叫一声,身上的影子开始脱落,露出里面的枯木真身——正是方壶山的主桅,上面刻着“方壶”二字。

“撒晒影粉!”苏晚娘抛出陶瓮,粉末落在影蜃身上,影蜃的身体瞬间现形,缠着的影子全被粉吸了出来,落在平安网里。李伯家二小子的影子也在其中,沈砚赶紧用影灯草裹住,影子顺着草叶飘回影镜,镜中映出少年渐渐好转的模样。

可就在这时,影蜃突然炸开,化作无数细小的影丝,钻进旁边的海桩里。海桩们同时震动起来,裂缝里涌出黑水流,流到地上就化成缠魂草,慢慢聚成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