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6章 归墟迷途(51)(2 / 8)

加入书签

记载的神鱼。它们在前面游,沈砚和苏晚娘驾着小渔船跟着,越往深海走,雾越浓,灯油香也越重。突然,水面泛起巨大的漩涡,苏晚娘大喊:“抓紧船板!是归墟的海眼!”

渔船被漩涡吸着转,沈砚看见漩涡中心浮着七艘封舟,正是汪某当年的船。船头的青铜灯还亮着,舱门大开,里面摆着七口黑棺,呈北斗状排列,棺面水珠凝结成“癸亥大凶”的字样,和嘉靖鬼船案的记载分毫不差。

“别碰棺木!”苏晚娘扔给沈砚一把糯米,“尸沙有毒,沾着就会被缠上。”她举起桃木剑,对着最近的一口棺木刺去,棺盖“吱呀”打开,里面躺着具女尸,口含夜明珠,颈悬鎏金牌,正是汪某的妾室。女尸突然睁眼,嘴里吐出股黑烟,化作只夜叉,青面獠牙,举着骨叉扑过来。

沈砚忙用照海木挡住,木头上的符光亮起,夜叉惨叫一声,退了回去。苏晚娘趁机撒出避沙散,黑烟遇散即消。“这是汪妾的怨魂,”苏晚娘喘着气,“汪某用她做了‘棺引’,镇着四十九个活人的魂。”

这时,其他棺木也陆续打开,里面的尸身都没腐烂,脚踝缠着铁链,链上系着半块腰牌——不是倭俘的,是百姓的。沈砚突然明白,汪某当年是想借百姓的魂养龙符,再用龙符控制归墟的巨鳌,称霸东海,结果被怨魂反噬,连船带人沉进归墟。

“看那边!”苏晚娘指着漩涡底部,隐约能看见座沉没的仙山,山尖插着根断柱,刻着“岱舆”二字。沈砚想起《列子》里的记载,归墟有五座神山,岱舆和员峤被龙伯国的巨人钓走巨鳌后,沉入海底 。那断柱旁,趴着只巨大的鳌龟,背甲上刻着符文,正是汪某想控制的巨鳌。

巨鳌突然动了下,漩涡变得更急,七艘封舟开始摇晃,棺木里的怨魂都飘了出来,围着渔船打转。苏晚娘从怀里掏出颗鲛人泪珠,塞进沈砚手里:“这是我祖上传的,能通万物之灵,你去跟巨鳌说,汪某的孽已经清了,让它别再帮着怨魂作恶。”

沈砚握着泪珠跳进水里,泪珠发出蓝光,驱散了周围的尸沙。巨鳌的眼睛缓缓睁开,像两盏灯笼,沈砚听见它的声音在脑海里响:“汪氏以魂养符,困我数百年,需得龙符碎,怨魂散,我才能脱身。”

他游回渔船,告诉苏晚娘巨鳌的话。苏晚娘点点头,指着最中间的棺木:“龙符在汪妾的尸身里,得用照海木和鲛人泪一起破。”两人合力撬开棺木,汪妾的尸身胸口嵌着块黑色的符牌,正是龙符。沈砚用照海木按住符牌,苏晚娘将鲛人泪滴在上面,符牌发出刺耳的声响,渐渐裂开。

龙符碎的瞬间,巨鳌发出一声长啸,漩涡开始平息,七艘封舟上的青铜灯陆续熄灭,怨魂化作光点,飘向归墟深处。汪妾的尸身也开始腐烂,露出底下的白骨,手里还攥着块布,上面写着“救我”二字,墨迹早已发黑。

“快走!海眼要关了!”苏晚娘拉着沈砚跳上渔船,巨鳌用背甲推着渔船,很快就出了漩涡。回头望去,归墟的海眼慢慢合上,浓雾也散了,天边泛起鱼肚白。

回到渔港时,陈阿公正带着渔民等在岸边,港里的渔船都“睁开”了眼睛,船眼亮着淡淡的光。慧能大师也来了,手里拿着串佛珠:“汪氏的孽了了,但归墟的混沌气还在,三百年后癸亥年,还会有异动。”

沈砚看着手里的照海木,上面映着归墟的景象:海眼深处,岱舆仙山的断柱旁,躺着块巨大的本源石,石缝里渗着淡淡的黑气,像条沉睡的蛇。巨鳌趴在石旁,眼睛半睁半闭,像是在守护,又像是在监视。

苏晚娘走过来,递给沈砚个布囊:“这里面是新的船眼木和避沙散,下次归墟有动静,用得上。”她指着海面,文鳐鱼正跃出水面,翅膀上沾着金色的光,“它们是归墟的信使,也是守护者,只要还有人记得这些规矩,混沌气就出不来。”

沈砚把布囊收好,翻开《东海渔民俗志》,在空白页上写下:“归墟者,海眼也,通生死,聚怨魂,需以木龙镇,鲛泪安,人心守之……”他抬头望去,东海的浪平静下来,阳光洒在船眼上,泛着温暖的光。可他知道,这只是暂时的,归墟深处的黑气还在,三百年后的癸亥年,还会有新的故事,新的守护者。

陈阿公走过来,递给他一碗热茶:“沈先生,喝口暖暖身子。渔民的规矩多,可都是保命的,你得记好了。”沈砚点头,喝了口茶,茶里带着淡淡的海水味,像极了归墟的气息。远处的海面上,文鳐鱼越飞越远,消失在海天相接的地方,只留下几道金色的痕迹,在阳光下闪闪烁烁。

沈砚把新写的志怪条目折好塞进布囊时,指尖沾到了点细盐——不是渔港常见的粗盐粒,而是种发乌的细粉,捻开时带着股铁锈味。陈阿公正蹲在码头上刮船底的藤壶,见他盯着掌心发愣,突然“呸”了口唾沫:“这是‘鬼盐’,昨儿盐场那边飘过来的,沾了要烂手的。”

顺着陈阿公指的方向望去,西北方的盐场冒着灰雾,往年这个时候该是白花花一片的盐田,此刻竟泛着暗沉沉的光。几个盐工背着竹篓往渔港跑,竹篓里的盐块黑黢黢的,像被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