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4章 尸易无限(209)(3 / 7)

加入书签

发掘前的准备工作。老烟枪每天都会煮一大锅祛湿的草药水,分发给大家,还在帐篷周围撒上艾草和雄黄,防止蚊虫和蛇类侵扰。有天清晨,他发现盗洞边的泥土有轻微塌陷的迹象,立刻带着胖子用钢桩加固洞壁,还在盗洞上方搭建了防护架:“安全第一,可不能让大家在清理文物时出意外。”

Shirley杨则忙着整理文物修复工具,她将丝织品加固剂、瓷器修复胶水、软毛刷等工具分类打包,还特意准备了几卷无酸纸,用于存放文书残片:“南宋的丝织品和文书都非常脆弱,必须用专业的工具和材料处理,一点都不能马虎。”

阿贵则每天都在研究那片文书残片,他对照着《宋史》和《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尝试解读残片上的文字。有天下午,他突然兴奋地喊道:“我解读出一部分了!这残片是南宋户部的‘赋税文书’,上面写着‘淳熙十年,临安府岁入粮米二十万石’,淳熙十年是公元1183年,正好是孝宗皇帝在位时期,和墓主人谢氏的生活年代吻合!”

积水终于在第四天上午抽干,洞内湿度也通过除湿机降到了65%。我们穿着防护服,戴着安全帽,沿着加固后的盗洞慢慢进入主墓室。主墓室约25平方米,顶部有彩绘的“星象图”,虽然大部分已经脱落,但依然能看到北斗七星的轮廓。墓室中央停放着一具石藏子,石藏子的表面雕刻着精美的“凤纹”和“缠枝莲纹”,正是南宋皇室墓葬的典型装饰。石藏子的周围散落着大量文物,有破碎的瓷器、金银器残片、丝绸朽痕,还有几卷浸泡在泥水中的文书。

“这石藏子应该就是谢皇后的棺椁!”周局长激动地说,“咱们小心打开,看看里面有什么珍贵文物。”

Shirley杨和几名考古队员一起,用特制的工具慢慢撬开石藏子的盖子。随着“吱呀”一声轻响,石藏子被打开,里面铺着一层厚厚的丝绸,虽然已经腐朽发黑,但依然能看出上面的“云纹”图案。丝绸上放着一具尸骨,尸骨周围摆放着大量陪葬品:金冠、玉簪、银手镯、铜制香炉,还有几件完整的瓷器,其中一件粉青釉瓷瓶,釉色温润,开片均匀,正是南宋官窑瓷的典型代表。

“太好了!这是完整的南宋官窑瓷瓶!”胖子兴奋地说,“你看这釉色,多漂亮啊,比我在博物馆里看到的复制品还要精美!”

张教授仔细观察着瓷瓶,点点头说:“这是南宋官窑中的‘粉青釉弦纹瓶’,属于皇室专用器物,存世量极少,堪称国宝。你们看瓶底的‘官’字款,正是南宋官窑的标志。”

阿贵则将注意力放在了石藏子角落的几卷文书上,他小心翼翼地将文书从泥水中捞出,用无酸纸轻轻吸干水分:“这些文书是用竹纸书写的,上面的字迹虽然有些模糊,但还能辨认。你们看这卷,上面写着‘谢皇后起居注’,记载了谢皇后的日常活动,比如‘淳熙十二年春,皇后幸玉津园,观牡丹’,对研究南宋皇室生活太重要了!”

Shirley杨则在清理丝绸朽痕时,发现了一件精美的“蹙金绣香囊”,香囊虽然已经破损,但上面的金线依然闪烁着光泽:“这是南宋宫廷特有的‘蹙金绣’工艺,用金线在丝绸上刺绣,工艺极为精湛。香囊上的‘双凤纹’,也是南宋皇室的典型纹饰,能保存下来真是个奇迹。”

接下来的一周,我们都在主墓室里清理文物。阿贵几乎把所有时间都花在了文书的整理和解读上,他将文书残片按照内容分类,用无酸纸小心包裹,然后逐字逐句地辨认。有天深夜,他突然从睡袋里爬起来,举着一卷刚拼接好的文书跑到我们帐篷:“重大发现!这卷文书是南宋孝宗皇帝给谢皇后的‘诏书’!上面写着‘皇后谢氏,贤淑恭谨,辅佐朕躬,特赐金千两,锦百匹,以表嘉奖’,还盖有‘皇帝之宝’的印玺,这可是南宋皇室的重要文献,太珍贵了!”

Shirley杨在修复那件南宋官窑瓷瓶时,发现瓷瓶的颈部有一道细小的裂痕,她用特制的胶水小心修补,再用细砂纸轻轻打磨,很快就将裂痕修复得几乎看不出来:“南宋官窑瓷非常脆弱,修复时必须格外小心,一点差错都不能有。这件瓷瓶能完整保存下来,已经是万幸了。”

老烟枪则每天都会检查文物储存室的温湿度,确保文书、丝织品和瓷器处于适宜的保存环境。他还在储存室里放了几包干燥剂,定期更换,防止文物受潮:“这些文物都是南宋历史的重要见证,要是因为保存不当受损,咱们可就成了历史的罪人了。”

就在我们准备清理耳室的时候,警方传来了好消息——他们根据我们提供的盗墓贼留下的工具和脚印,在杭州的一个古玩市场抓获了三名盗墓贼,还缴获了大量被盗的南宋文物,包括金簪、玉璧、文书残片和几件瓷器碎片。

“太好了!这些文物终于追回来了!”周局长接到电话后,激动地在帐篷里来回踱步,“盗墓贼交代,他们还把一件完整的南宋官窑瓷碗卖给了一个叫‘老顾’的文物贩子,这个‘老顾’长期在江浙一带倒卖古代文物,警方已经展开追捕,相信很快就能将他抓获,追回被盗的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