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4章 尸易无限(209)(4 / 7)

加入书签

碗!”

我们跟着警方去了古玩市场的临时扣押点,看到缴获的文物整齐地摆放在地上,其中一卷文书残片引起了阿贵的注意。他仔细一看,兴奋地说:“这是南宋着名大臣辛弃疾的手书残片!上面的字迹豪放洒脱,和我见过的辛弃疾手札拓片一模一样!上面还能看到‘醉里挑灯看剑’的字样,应该是他晚年所作的词稿残片!”这一发现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激动不已,要知道,辛弃疾的手书真迹存世极少,这卷残片的价值不可估量。

在缴获的文物中,还有一枚金质的“皇后之宝”印玺残片,虽然只剩下一半,但上面的篆字依然清晰可辨。周局长拿着残片,感慨地说:“这枚印玺应该是谢皇后的随身之物,是她身份地位的象征,要是能找到另一半就好了。”

回到太庙山发掘现场后,我们把追回的文物小心地进行了清理和登记,然后开始清理东耳室和西耳室。东耳室里存放着大量的南宋文书和账簿,大部分都是皇室的财政记录和宫廷用度清单,其中一卷账簿详细记载了南宋宫廷每年的瓷器采购数量和花费,比如“淳熙十三年,官窑瓷百件,花费银五千两;民窑瓷三百件,花费银两千两”,这为研究南宋官窑的生产规模和瓷器价格提供了重要依据。

阿贵拿着这卷账簿,对照着《宋会要辑稿》中的记载,兴奋地说:“史书中关于南宋官窑的记载非常简略,这卷账簿不仅写了采购数量和花费,还提到了官窑的工匠人数和烧制周期,说‘官窑工匠五十人,月产瓷十件’,这对研究南宋官窑的生产制度太关键了!”

西耳室里则存放着大量的瓷器和金银器,有南宋官窑的粉青釉瓷盘、米黄釉瓷碗,还有银质的酒壶、金质的筷子等。Shirley杨在一个银质酒壶的底部发现了一行小字,用软毛刷清理掉灰尘后,辨认出是“淳熙十四年,临安府银作局造”:“淳熙十四年是公元1187年,银作局是南宋宫廷专门制作金银器的机构,这说明这件酒壶是宫廷御用之物,工艺非常精湛。”

最让我们惊喜的是,在西耳室的一个木箱里,我们发现了几幅保存完好的南宋书画。其中一幅是山水画,画面上峰峦叠嶂,江水浩渺,落款处写着“马远作”。“马远!”张教授激动地说,“马远是南宋着名的画家,号称‘马一角’,他的作品存世极少,这幅画应该是他的早期作品,太珍贵了!”

随着耳室清理工作的推进,我们对这座南宋皇室墓葬的了解也越来越全面。根据出土的文物和文书记录,我们确定墓主人就是南宋孝宗皇帝的皇后谢氏,她一生贤淑恭谨,辅佐孝宗治理朝政,深受孝宗的宠爱和百姓的爱戴。她的墓葬规模宏大,陪葬品丰富,不仅有大量的金银器、瓷器和书画,还有许多反映南宋宫廷生活和政治制度的文书,为研究南宋历史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实物资料。

在发掘工作结束的那天,浙江文物局举办了一场隆重的庆祝仪式,当地的官员、考古专家和市民都赶来参加。周局长亲自为我们颁发了“浙江文物保护先进集体”的奖牌,还邀请我们参加南宋文物特展的筹备工作。

“这些文物是南宋历史文化的瑰宝,”周局长在庆祝仪式上说,“我们打算在浙江省博物馆举办一场‘南宋皇室文物特展’,让更多的人了解南宋的历史文化,了解临安作为南宋都城的繁荣景象,了解南宋皇室的生活风貌。希望你们能继续支持我们的工作,为文物保护和文化传承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们爽快地答应了周局长的邀请,开始参与特展的筹备工作。Shirley杨负责文物的展示设计,她根据文物的种类和历史背景,将展示区分为“宫廷生活”“工艺艺术”“历史文献”三个部分,每个部分都采用了对应的场景布置,比如“宫廷生活”区还原了南宋皇后的卧室和书房,摆放着仿制的家具和生活用品;“工艺艺术”区展示了南宋官窑瓷、金银器和书画,让观众能直观地感受南宋的工艺水平和艺术魅力;“历史文献”区则陈列了南宋的文书和账簿,辅以文字说明,让观众了解南宋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

阿贵则负责展览的讲解和文物解读,他编写了详细的讲解词,还制作了南宋历史年表和临安都城地图,让观众更清楚地了解南宋的历史背景和都城布局。他还在展览中设置了“文书临摹区”,准备了仿制的竹纸和毛笔,让观众亲手临摹南宋的文书,感受南宋书法的魅力。有不少书法爱好者都在临摹区驻足,认真地临摹着辛弃疾的词稿残片,感受着南宋文人的豪放情怀。

老烟枪则在博物馆的院子里搭建了一个“南宋草药园”,种植了南宋时期常见的艾草、薄荷、金银花等植物,还设置了科普展板,介绍这些植物在南宋时期的用途,比如艾草用于驱蚊和入药,薄荷用于清热解暑,金银花用于清热解毒,让观众了解南宋的医药文化和生活方式。他还经常在草药园里给观众讲解草药的知识,不少观众都听得津津有味,还会向他请教一些简单的草药使用方法。

胖子则负责文物的搬运和安保工作,他每天都会提前来到博物馆,仔细检查每一个展柜的锁具和玻璃,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