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4章 尸易无限(209)(2 / 7)

加入书签

史魅力啊!”

特展举办期间,我们还收到了一个好消息——国家文物局决定将南诏清平官赵迦宽墓的发掘成果纳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并计划将部分文物送往北京、上海等地巡展,让更多人了解南诏文明。听到这个消息时,我们都格外激动,觉得这段时间的辛苦付出都有了回报。

就在“南诏文明特展”热度正高时,张教授的手机突然收到一封来自浙江文物局的紧急邮件——在浙江杭州临安附近发现了一座南宋时期的皇室墓葬,墓中可能藏有大量的南宋文书、金银器和瓷器,但墓葬已遭到盗墓贼的严重破坏,部分文物被盗,当地文物局希望我们立刻前往协助抢救性发掘。

“南宋皇室墓!”胖子一听到这个消息,眼睛立刻亮了起来,“南宋的瓷器可是大名鼎鼎啊,尤其是官窑瓷,那可是稀世珍宝!还有南宋的文书,说不定能找到岳飞、文天祥相关的记载,咱们赶紧收拾东西去杭州!”

Shirley杨也十分期待:“南宋是中原文化南渡后的重要时期,临安作为都城,皇室墓葬的规格和文物价值都极高。这些文物对研究南宋的政治制度、经济文化、手工业发展都有重要意义,盗墓贼的破坏肯定很严重,我们得尽快出发。”

老烟枪则开始思考发掘准备工作:“杭州临安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多雨潮湿,墓葬里的文书和丝织品容易发霉腐烂,咱们得带足防潮设备和修复材料。另外,南宋墓葬多有‘石藏子’(一种石制棺椁),结构复杂,可能还有防盗机关,得提前做好探测和防护准备。”

阿贵更是兴奋不已:“南宋的文书大多用楷书书写,还有可能出现‘宋体字’的早期形态,我对南宋书法很感兴趣,要是能发现完整的文书,比如皇室的诏书、大臣的奏折,对研究南宋历史太重要了!咱们赶紧出发,我都等不及想看看南宋官窑瓷了!”

我们迅速收拾好行李,告别了李局长和云南文物局的工作人员,踏上了前往浙江杭州的旅程。飞机从大理起飞,穿过云层,下方的景色从苍山洱海的秀丽,逐渐变成江南水乡的温婉。想到即将面对的南宋皇室墓,想到可能出土的官窑瓷、皇室文书,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充满了期待。

抵达杭州萧山机场时,浙江文物局的周局长早已在出站口等候。他手里拿着一张墓葬勘探图,神情急切地说:“墓葬在临安的太庙山附近,是施工队在进行基建时发现的。盗墓贼挖了两个盗洞,其中一个已经打通了主墓室,我们在盗洞里发现了南宋官窑瓷的碎片和丝绸残片,情况非常紧急。”

我们跟着周局长驱车前往太庙山,路上,他继续介绍:“从墓葬的形制和出土的墓志铭残片来看,墓主人很可能是南宋孝宗的皇后谢氏,身份尊贵,陪葬品肯定极为丰富。南宋皇室墓葬保存完好的非常少,这座墓的发现对研究南宋皇室历史和临安都城文化具有重大意义。”

车子驶入临安城区,路边的古建筑与现代高楼交相辉映,远处的太庙山隐约可见。想到很快就能揭开南宋皇室墓的神秘面纱,我们每个人都加快了脚步,期待着新一轮的发掘工作能带来更多惊喜,也盼着能再次守护好这些珍贵的历史遗存,让南宋文明的光芒重新照亮世人。我们的文物保护之路,还在继续,而那段偏安江南却依旧璀璨的南宋历史,正等待着我们去唤醒……

抵达太庙山墓葬现场时,周围已经拉起了警戒线,几顶蓝色的考古帐篷搭建在山脚下,几名考古队员正围着盗洞清理泥土。周局长指着一个直径约一米的盗洞说:“这个盗洞直接通向主墓室,我们用内窥镜观察过,主墓室里有积水,很多文物都浸泡在水里,还有部分瓷器已经被打碎,情况比预想的更严重。”

老烟枪蹲在盗洞边,用手摸了摸洞壁的泥土,又闻了闻:“土里有腐木味和瓷器的釉面气味,说明主墓室里的木质棺椁已经腐朽,瓷器也有破损。杭州的雨水多,土壤湿度大,咱们得先搭建防雨棚,再用水泵抽干主墓室的积水,不然文书和丝织品很快就会腐烂。”

Shirley杨拿出便携式温湿度仪,将探头伸进盗洞:“洞内温度18c,湿度92%,这种环境对文物保护极其不利。咱们得准备好除湿机,等积水抽干后,立刻降低洞内湿度,同时准备好丝织品加固剂和瓷器修复材料,防止文物进一步受损。”

阿贵则在盗洞周围的泥土里仔细搜寻,很快捡起一片带有字迹的残纸:“你们看!这是南宋的文书残片!上面的字是楷书,还能看到‘临安府’‘户部’的字样,应该是南宋朝廷的官方文书!”他小心翼翼地将残片放进密封袋,又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这纸张是南宋特有的‘竹纸’,质地轻薄,保存下来很不容易,主墓室里说不定还有更多完整的文书。”

胖子则和考古队员一起,扛着水泵和水管,开始搭建排水系统。他一边安装设备一边说:“南宋官窑瓷啊,要是能挖出一件完整的,那可就太值了!我听说南宋官窑瓷的釉色特别温润,还有开片纹,今天一定要亲眼见识见识!”

接下来的三天,我们都在进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