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3章 尸易无限(138)(1 / 7)

加入书签

火车驶入南昌西站时,初冬的暖阳正透过云层洒在站台上,远处的梅岭在淡雾中露出青绿色的轮廓,海昏侯国遗址公园的方向隐约能看到白色的保护棚,空气里飘着淡淡的樟树香气。林浩刚下车就把绒布盒子抱在怀里,还不忘检查里面的海绵隔层:“这海昏侯墓的安保肯定是咱们去过最严的,马蹄金要是磕出个印子就完了,海绵可得垫厚实点。”

老烟枪把烟锅揣进怀里,又摸了摸背包里的铁棍,指尖蹭过铁棍的防滑纹:“主椁室的暗格在西侧的‘柏木板’下,柏木泡了两千年,硬得像石头,得用特制的木锯慢慢锯,别用金属锯,免得火花溅到竹简上。而且暗格顶部的‘铁索网’是汉代的‘连环索’,索上有倒刺,一落下来就会缠住东西,铁棍得插在索网的‘交叉点’,才能撑住。另外,榫卯盖的‘小凸点’藏在柏木板的‘木纹’里,得用手摸仔细,凸点按下去会有‘咔嗒’声,听到声音再掀盖,别硬掰,柏木脆得很。”

瞎子用盲杖敲了敲站台的地砖,听着远处的车流声:“我听到海昏侯国遗址公园方向有文物运输车的声音,应该是在转运出土的金器。《十六字阴阳风水秘术》里说,海昏侯墓是‘赣江龙脉’的核心,暗格卡在‘金脉’上,地气纯但‘煞’重,是黄金和竹简生出来的,得带些艾草绳和朱砂,艾草镇煞,朱砂护着马蹄金不沾邪气。而且主椁室的‘地面’有‘空心砖’,是汉代的通风砖,挖的时候别挖破,不然外面的湿气会灌进暗格,把竹简泡了。”

我们在海昏侯国遗址公园附近找了家民宿,民宿老板是个年轻的历史系学生,姓刘,正在写关于海昏侯的毕业论文:“主椁室的保护棚晚上七点闭馆,闭馆后会有三道岗亭,最后一道岗亭的保安十点会换班,你们可以那时候进去。而且保护棚的门是‘密码锁’,密码是遗址公园的开园时间,我查过,是‘’。”

刘老板还给我们看了他画的主椁室结构图:“暗格的柏木板上有个‘圆形刻痕’,是当年工匠留的标记,你们找到刻痕,就找到暗格的位置了。另外,保护棚里有‘文物修复台’,你们可以假装成修复人员,就算遇到保安也能蒙混过去。”

接下来的三天,我们忙着准备:林薇从文物商店买了六只带绒布内衬的金属盒子和一大包无酸纸,无酸纸能保护竹简不被腐蚀;林浩网购了几把特制木锯和一卷细钢丝绳,钢丝绳能把马蹄金吊上来,避免直接用手碰;老烟枪则把榫卯盖的“小凸点”刻在橡皮上,让我们随时摸一摸,记熟触感;我和瞎子、阿古拉、巴特尔去保护棚踩点,摸清了岗亭的位置和保安的换班时间,腾格尔、小杨和达来则在民宿里练习用木锯锯木头,确保力度刚好,不会锯坏柏木板。

出发那天,晚上十点半,我们穿着提前准备好的文物修复服,背着装备向保护棚走去。闭馆后的遗址公园格外安静,只有路灯在保护棚周围亮着,淡黄色的灯光照在白色的棚顶上,显得格外肃穆。我们绕到最后一道岗亭,刚好遇到保安换班,趁着空隙溜了过去,来到保护棚门口。

林浩输入密码“”,“嘀”的一声,保护棚的门开了。我们轻手轻脚地走进去,里面的空气里满是木头和泥土的味道,主椁室的复制品摆在中间,原椁室在复制品的地下,用玻璃罩着。我们绕到玻璃罩旁边,林浩拿出信号屏蔽器,按下开关,周围的监控指示灯立刻灭了。

阿古拉用玻璃刀在玻璃罩上划了一个小口子,我们顺着口子钻进去,来到原椁室的地面。林浩用手电筒照向西侧的柏木板,很快就找到了圆形刻痕。老烟枪用木锯慢慢锯着柏木板,锯末轻轻落在地上,我们用无酸纸把锯末收起来,避免留下痕迹。锯了半个多小时,终于锯开一块方形的木板,露出黑漆漆的暗格,暗格里飘出一股淡淡的金属味,还夹杂着纸张的霉味——是马蹄金和竹简的味道!

“快撑铁索网!”老烟枪大喊,腾格尔赶紧把铁棍插进暗格顶部的索网交叉点,用力一撑,索网被牢牢顶住。我戴上无菌手套,用镊子小心翼翼地把暗格里的东西夹出来:一块块椭圆形的马蹄金,上面刻着“上”“中”“下”字样,金光闪闪;还有几卷用麻绳捆着的竹简,上面的汉代隶书清晰可见。我们把马蹄金放进绒布盒子,每个金块之间用海绵隔开,竹简则用无酸纸包好,放进金属盒子里。

刚把东西收拾好,突然,远处传来保安的脚步声——是信号屏蔽器的电量快用完了,监控指示灯开始闪烁!“快把木板盖回去!”林薇大喊,我们赶紧把锯下来的柏木板放回原位,用特制的胶水粘好,再用木屑把缝隙填好,确保看不出锯过的痕迹。我们顺着玻璃罩的口子爬出去,刚关好保护棚的门,就看到保安拿着手电筒走了过来,我们赶紧假装成修复人员,说在检查复制品,保安没多问,转身走了。

回到民宿后,我们把马蹄金和竹简放在桌子上,刘老板看到马蹄金,激动得眼睛都直了:“这是真的马蹄金啊!我只在博物馆的照片里见过,没想到能亲手摸一摸!”他赶紧联系了江西省文物局的专家,专家们连夜赶了过来,用专业的文物运输车载走了马蹄金和竹简,还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