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1章 尸易无限(66)(5 / 6)

加入书签

p>

在矿洞深处,我们发现了一个小型的生活区,里面有石灶、陶罐和简陋的床铺,墙角还堆放着不少未加工的玉原石。队员们在石灶旁发现了一块残破的丝帛,上面用楼兰文写着一段日记,翻译后大意是:“今日和于阗、精绝的伙伴一起采矿,收获颇丰,晚上一起喝了酒,聊起各自的家乡,约定以后要常来往。”

“这段文字太珍贵了!”沈会长激动地说,“它真实地记录了三国工匠的日常,是文明融合最鲜活的见证。”

我们在古玉矿待了两天,采集了不少矿石样本和文物,然后返回于阗古国遗址的临时营地。晚上,大家围着篝火,分享着这次发掘的收获。阿不都给我们讲起了于阗的民间传说:“老人们说,于阗的玉石是神山赐予的礼物,能带来和平与繁荣。现在看来,这个传说不是空穴来风,于阗的玉石确实促进了三国的交流与融合。”

我掏出爷爷的日记,翻到最新的一页,写下:“于阗古国遗址发掘完成,发现于阗、楼兰、精绝三国同盟的玉册及大量融合文物,证实三国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深度交融。”

第二天一早,我们收拾好营地,准备返回库车。临行前,阿不都指着远处的雪山,说:“翻过那座山,就是莎车古国的遗址,那里曾是西域的文化中心,说不定能找到更多关于西域诸国融合的线索。”

沈会长看着地图,若有所思地说:“莎车古国在《汉书》中被称为‘西域大国’,与于阗、龟兹等国关系密切,确实值得一探。不过咱们得先把这里的文物运回库车,交给博物馆妥善保管,然后再做下一步计划。”

越野车驶离于阗古国遗址时,我回头望去,夕阳下的遗址像一座沉睡的巨人,静静地诉说着当年的辉煌。车窗外,玉石矿渣在阳光下泛着微弱的光芒,像是在为我们送行。我知道,这次于阗之行虽然结束了,但我们探寻西域文明的脚步还远未停止——莎车古国、疏勒古国、焉耆古国……还有无数的秘密,等着我们去揭开。

爷爷的玉佩放在手边,温润的触感传来,像是在鼓励我继续前行。我看着窗外不断倒退的风景,心里充满了期待——下一站,莎车古国,我们来了。

越野车翻过昆仑山余脉的山口时,挡风玻璃上突然溅上几滴雨。阿不都伸手抹了把玻璃,笑着说:“莎车的雨金贵得很,一年下不了几次,你们一来就下雨,是好兆头。”车窗外的景色渐渐从戈壁变成绿洲,成片的核桃树和巴旦木树在风中摇曳,远处的村庄里飘起袅袅炊烟,和于阗的荒凉截然不同。

我们在莎车县博物馆门口停下,馆长麦麦提早已等候在那里,手里抱着个布包:“你们要找的莎车古国遗址,主要在县城西北的‘艾力西湖’附近。这是我们去年在遗址里捡到的木简,上面有几个字和你们之前公布的楼兰文很像,说不定能帮上忙。”他打开布包,里面是块巴掌大的木简,上面刻着几个模糊的符号,确实和我们在精绝古城见过的文字有几分相似。

跟着麦麦提走进博物馆,他给我们展示了一件镇馆之宝——一面唐代的铜镜,镜背上刻着精美的图案,左侧是莎车的“骆驼纹”,右侧是楼兰的“四灵纹”,中间还夹杂着精绝的“神鸟纹”。“这面镜子是在莎车古国的贵族墓葬里发现的,说明当时西域各国的文化交流已经深入到日常生活中。”麦麦提指着铜镜,“你们看,这上面的纹饰融合了三个古国的元素,在整个西域都很少见。”

第二天一早,我们跟着麦麦提和当地的向导,朝着艾力西湖遗址出发。车子在绿洲间行驶了一个多小时,终于看到了遗址的轮廓——大片的夯土残垣散落在田野间,有的残垣上还保留着当年的窗户和门的痕迹,地面上散落着破碎的陶片和砖块,远处的田埂边,几个农民正在耕作,他们的脚下,说不定就踩着千年的文明遗迹。

“这里就是莎车古国的‘商贸区’。”向导指着一片较为密集的残垣,“根据史料记载,莎车是丝绸之路南道的重要枢纽,各国的商队都会在这里停留,交换货物。我们之前在这附近发现过不少中原的瓷器、西域的玉器,还有罗马的金币。”

我们沿着残垣展开搜索,陈默很快在一处房屋遗迹里发现了个陶罐,里面装着几十枚铜钱,有中原的“五铢钱”,有于阗的“汉佉二体钱”,还有几枚刻着楼兰文的小铜钱。“这些铜钱能证明,莎车确实是各国贸易的中转站。”陈默小心翼翼地把铜钱放进恒温箱,“你看,这枚楼兰铜钱的边缘还有磨损,说明它在市面上流通了很久。”

扎西则在一处夯土台基上有了发现——台基的侧面刻着一段文字,左侧是莎车文,右侧是精绝文,中间还夹杂着几个汉字。他蹲在地上,仔细辨认着文字:“这里写着‘神鸟引路,共通商道’,应该是精绝商队和莎车人达成的贸易协议,约定共同维护商道的安全。”

我们在商贸区发掘了三天,出土了大量的文物——包括中原的丝绸、西域的玉器、罗马的玻璃器皿,还有不少刻着多国文字的木简和石碑。其中最珍贵的是一块残破的丝帛,上面用莎车文、楼兰文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