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1章 尸易无限(66)(6 / 6)
汉文三种文字,记录了一次大型的贸易活动:东汉永元三年,莎车国王邀请楼兰、精绝、于阗等国的商队,在莎车举行“万国商会”,各国商队交换了货物,并签订了共同保护商道的协议。
“这块丝帛太重要了!”沈会长激动地说,“它不仅证明了莎车在丝绸之路中的重要地位,还记录了西域各国的合作历史,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又一有力证据。”
离开商贸区后,我们按照麦麦提提供的线索,前往莎车古国的“王庭遗址”。王庭遗址位于一处高台之上,周围环绕着护城河的遗迹,虽然护城河早已干涸,但仍能看出当年的规模。我们沿着高台的台阶往上走,台阶的两侧还保留着当年的浮雕,上面刻着莎车人耕作、放牧、祭祀的场景,其中一幅浮雕上,竟有个穿着楼兰服饰的人,正和莎车国王并肩而立,手里捧着一卷丝帛。
“这应该是楼兰使者访问莎车的场景。”我指着浮雕,“你看,使者手里的丝帛上,还刻着精绝的‘神鸟纹’,说明他可能还代表了精绝国。”
在王庭遗址的中心,我们发现了一座巨大的宫殿残基,残基的中央有个方形的凹槽,里面放着一个青铜盒子,盒子上刻着莎车的“翼马纹”,四周还镶嵌着几颗红色的宝石。沈会长小心翼翼地打开盒子,里面放着一卷金箔,上面用莎车文和汉文两种文字,记录着莎车国王接受东汉朝廷册封的历史:“汉章帝建初五年,遣使者持节,封莎车王贤为汉大都尉,统管西域诸国。”
“这卷金箔是当年东汉朝廷颁发的册封文书!”麦麦提激动地说,“它证明了早在两千多年前,莎车就已经是汉朝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域诸国也都接受汉朝的管辖。”
我们在王庭遗址发掘了五天,除了金箔,还出土了大量的宫廷用品,包括精美的玉器、青铜器和丝织品,其中不少物品都融合了中原和西域各国的文化元素。比如一件玉制的酒杯,杯身刻着中原的“龙纹”,杯底却刻着莎车的“骆驼纹”;一条丝织的锦缎,上面绣着中原的“凤凰”和精绝的“神鸟”,两种图案相互交织,浑然一体。
在发掘的最后一天,我们在宫殿残基的东侧,发现了一个小型的祭祀坑,里面埋着三尊泥塑雕像,分别代表着莎车、楼兰和精绝的神灵,雕像的底座上刻着相同的文字:“三神共佑,国泰民安。”专家检测后发现,这三尊雕像的年代相同,都是东汉时期的作品,说明当时三个古国不仅在政治、经济上有合作,在宗教信仰上也有交流融合。
离开莎车古国遗址那天,麦麦提和当地的村民们来送我们。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手里拿着个用红柳编的小篮子,里面装着新鲜的核桃和巴旦木:“这些是我们自己种的,带着路上吃。你们为我们找回了这么多历史,我们都很感谢你们。”
车子驶离莎车县时,我回头望去,绿洲里的村庄渐渐远去,田野间的遗址在夕阳下泛着温暖的红光。陈默打开地图,指着莎车以西的方向:“根据《汉书·西域传》记载,莎车以西是疏勒古国,那里是丝绸之路北道和南道的交汇点,说不定能找到更多西域各国融合的线索。”
我掏出爷爷的日记,在最后一页写下:“莎车古国遗址发掘完成,发现东汉册封金箔及多国文化融合文物,证实莎车在丝绸之路中的枢纽地位及西域诸国与中原的紧密联系。下一站,疏勒古国遗址。”
越野车在绿洲间飞驰,车窗外的阳光明媚,空气中弥漫着瓜果的香气。爷爷的玉佩放在手边,温润的触感传来,像是在提醒我,我们的使命还没有完成。西域的文明就像一条奔流不息的长河,每个古国都是这条河流中的一朵浪花,它们相互交融,相互滋养,最终汇入中华文明的大海。
我们的车子继续向西行驶,朝着疏勒古国的方向前进。我知道,前方还有更多的秘密等着我们去揭开,还有更多的文物等着我们去保护,而我们,将永远是这条文明长河的守护者,永远是这段历史的传承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