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章 竹语星声(4 / 6)

加入书签

>表演到抄纸环节时,阿竹拿起竹帘,像往常一样慢慢沉盆、提帘,抄出一张完整的竹纸。

台下响起了掌声,竹翁坐在第一排,笑得最开心,还朝着他们竖大拇指。

表演结束后,很多人围过来问他们竹纸坊的位置,说想去看看,想亲手做一张竹纸。

阿竹和小宇耐心地回答,把竹

纸坊的路线细细讲给每个人听,末了还加一句“去了可以找我们,我们教你们做纸”

竹翁也在一旁帮腔,说“竹纸坊的纸能写不褪色的故事,你们去了肯定不亏”

,引得众人更添期待。

文化节散场时,夕阳正斜斜挂在山头,把镇口的老槐树染成金红色。

林念提着装满竹纸的竹篮走在前面,阿竹和小宇跟在后面,手里还攥着观众送的小礼物——有孩子画的竹叶画,有老人编的竹蚂蚱,还有人塞给他们一包刚炒好的竹米,说“给你们补补力气”

“今天真热闹。”

阿竹蹦蹦跳跳地走,浅青色的表演服下摆扫过路边的草叶,“好多人都想去竹纸坊呢。”

小宇点点头,手里把玩着竹蚂蚱,忽然说:“以后我们可以在竹纸坊设个‘体验日’,每个月选一天,教镇上的人做竹纸,这样更多人就能知道林溪奶奶的故事了。”

林念回头笑了:“这主意好,我明天就帮你们写个告示,贴在镇口的老槐树上。”

第二天一早,林念写的告示就贴在了老槐树上——纸上画着竹纸坊的简笔画,字是用竹汁写的,青绿色的字迹格外醒目。

告示刚贴好,就围了不少人看,有几个孩子拉着家长的手说“我要去做竹纸”

,还有老人凑过来问“真的能教我们做吗?我年轻时候也见过人做竹纸,就是没试过”

第一个“体验日”

定在三天后,阿竹和小宇提前做了准备:在竹纸坊门口摆了几张竹桌,准备了足够的竹料、木杵和竹帘,还把竹翁给的竹节草捣成汁,装在小竹碗里,供大家涂手防刺。

林念也来了,帮着招呼人,还带了些竹叶包当点心。

那天清晨,竹纸坊的竹林外就传来了脚步声。

第一个来的是镇东的阿婆,手里牵着小孙子,小孙子手里还抱着个小竹篮,说“要装自己做的纸”

接着,文化节上见过的几个孩子也来了,吵吵嚷嚷地冲进竹林,吓得竹鸡扑棱棱飞走。

竹翁来得最晚,背着个大竹篓,里面装着他连夜编的小竹筐,说“给大家装做好的纸用”

人到齐了,小宇站在石臼旁,像模像样地当起了“老师”

:“大家先看我做一遍,采竹要选三年生的老竹,劈竹要顺着纤维劈,捣纤维时力道要匀……”

阿竹在一旁补充,把自己第一次做纸的“糗事”

讲给大家听,逗得众人哈哈大笑,原本紧张的气氛顿时轻松下来。

开始做纸时,场面热闹极了。

孩子们围着石臼,争着要捣竹纤维,小宇怕他们累着,让他们轮流来,每人捣三下;阿婆们则坐在竹桌旁,小心翼翼地抄纸,偶尔纸破了,就笑着说“没事,阿竹丫头说第一次都这样”

;竹翁帮着指导新手,还把林溪当年做纸的故事讲给大家听,说“做竹纸和做人一样,要耐心,要用心”

阿竹带着一个扎羊角辫的小女孩抄纸,小女孩叫丫丫,手很小,握不住竹帘,阿竹就握着她的手,一起沉盆、提帘。

“慢慢来,别慌。”

阿竹轻声说,像当初小宇教她那样。

丫丫很认真,眼睛紧紧盯着竹帘,直到抄出一张完整的纸,才高兴地跳起来:“我做好啦!

我要在上面写‘妈妈我爱你’!”

小宇则在帮一个老爷爷劈竹,老爷爷手有点抖,劈了几次都没劈开,小宇就帮他扶着竹料,教他“竹刀要对准竹节缝,用力往下落”

老爷爷试了试,果然劈开了,笑着说“还是你们年轻人厉害,我这老骨头不行咯”

小宇连忙说“爷爷您只是好久没做了,多试试就熟练了”

中午,大家坐在竹纸坊门口吃竹叶包,竹香混着糯米香,飘得老远。

丫丫举着自己做的纸跑过来,给阿竹看:“你看,我写好字啦!”

纸上歪歪扭扭写着“妈妈我爱你”

,旁边还画了个小太阳。

阿竹摸了摸她的头:“写得真好,等纸干了,送给妈妈,她肯定很高兴。”

下午,大家做的纸都晾干了,每个人都拿着自己的作品,脸上满是笑容。

有人把纸折成纸船,有人在纸上画画,还有人像阿竹他们一样,写下自己的故事,贴在竹架上。

竹架上的纸越来越多,五颜六色的,像挂满了彩色的叶子。

临走时,丫丫拉着阿竹的手说:“姐姐,下次体验日我还要来,我要做一张更大的纸,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