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无冕西王八(1 / 3)
陆惟君十分兴奋提议道:“都督,双喜临门,咱们不如用美食庆祝一番,也顺便招待于得水他们三位,增进彼此情谊。”
谭威欣然同意:“就依你所言,让人备些好酒好菜,在道衙摆宴。”
此时的于得水三人正在临时安置的营帐中休息,一名负责照料他们的军士闲聊时,无意间透露了谭威的身份,曾经的西北总督,如今西疆实际上的无冕之王。
于得水听到这个消息,心中大为震惊,却并未生出太多敬畏。
只因他们久居辽北,从老一辈口中听闻的尽是中原朝廷的无能与腐败,加上满清收服图尔特部后,将他们放养在辽北蒙东地区,刻意隔绝他们与中原的联系,导致他们与中原早已形成严重的信息代差。
在他们眼中,大明早已不是值得效忠的王朝,此次攻打羟县,也只是奉命行事,心中毫无对大明的归属感,自然也就没有任何心理负担。
于得水与圭圣军接触的这一段时间,内心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圭圣军士兵身上的汉服、口中熟悉的中原话,还有军中严明的纪律与互助的氛围,都让他倍感亲切,仿佛回到了传说中先祖生活的江南故里。
尤其是走进羟县县城,看到城内百姓各司其职,商铺有序经营,孩童在街巷中嬉戏,一派和平忙碌的景象,更是彻底打破了他从小被灌输的大明“黑暗腐朽”的固有印象。
他忍不住暗自思索:或许老一辈口中的中原,早已不是如今的模样?
此前在辽北时,他曾听闻有只军队在巨鹿之战中打死满清两位亲王的传言,当时只当是中原军队夸大其词的谣言,心中满是怀疑,毕竟满清在他眼中是不可战胜的存在。
可如今亲身经历了羟县之战,又听闻圭圣军竟彻底击败了图尔特部素来敬畏的漠西最强可萨人骑军,他才真正意识到圭圣军的战斗力有多强悍。
这种认知上的巨大反差,让他对谭威这位西疆统领愈发好奇,也对图尔特部的未来生出了新的思考。
次日清晨,于得水三人按照谭威的安排,跟随圭圣军书记官江宏业抄着山间小道前往东金山脚下。
小道崎岖难行,两旁林木茂密,江宏业一边带路一边向他们介绍西疆的地理形势与圭圣军的布防情况,于得水三人认真倾听,时不时点头回应,心中对这片土地的了解又多了几分。
他们知道,此次前往东金山,定是有重要任务,心中既紧张又期待,毕竟这明摆着是个投名状。
时间来到五月二十日清晨,武佑城的可萨军士像往常一样登上城墙巡逻,可当他们望向城外时,瞬间被眼前的景象惊得目瞪口呆,只见黑压压的圭圣军部队已将武佑城团团围住,旗帜飘扬,军阵整齐,杀气腾腾。
消息很快传到可萨勃勃耳中,他强装镇定地登上城楼,看着城外连绵不绝的圭圣军,故作轻松地对身边将领说:“无妨,我武佑城城墙坚固,粮食充裕,他们一时半会儿攻不进来。”
可内心却充满了绝望,脑海中不断浮现出此前抢夺塘州时,被圭圣军弩箭重创、折损惨重的场景,那密集的箭雨至今仍让他心有余悸。
此次圭圣军围城的兵力共约两万人,其中一万是久经沙场的精锐部队,包括此前驰援羟县的坤军、震军及留守营州的部分亲卫,这些士兵作战经验丰富,装备精良,是攻城的主力。
另外一万兵力则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蓝池城的三千新营,士兵多是西域移民,因常年在西域战乱中求生,个个悍勇善战,战斗力不下可萨人骑军,这是他们首次出征,心中憋足了对异族侵扰的积怨,渴望在战场上证明自己。
另一部分是营州城的五千新营,由边关百姓组成,自幼在马背上长大,精通骑射,熟悉边境地形。
营州新营又进一步分为四千步军和一千骑兵,四千步军由阿里戈担任临时指挥官,他此前因组建新新营得到谭威赏识,此次主动请缨率军参战,誓要立下战功。
一千骑兵则由徐悠指挥,他刚从塘州赶来,士气正盛,麾下骑兵虽多是新组建,但在他的严格训练下,已具备一定的战斗力。
整个围城军阵层次分明,攻防兼备,只待谭威一声令下,便会对武佑城发起总攻。
阿里戈虽此前多负责地方守备,却颇具治军天赋。
自接管四千营州新营步军以来,他严格按照圭圣军的训练标准,从队列步伐到武器使用,再到攻防战术,逐一耐心教导。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这支由边关百姓组成的新营步军便被带得有模有样,队列整齐划一,进退有序。
士兵们手持长枪弩箭,动作标准娴熟,即便在模拟攻防训练中,也能展现出不错的配合度。
阿里戈站在训练场上,看着麾下士兵的变化,心中满是自豪,暗下决心要在此次围城战中打出新营的威风,不辜负谭威的信任。
谭威到武佑城后骑着战马,在武佑城外巡视了一圈,仔细观察着城墙上的动静。
他发现自可萨涵率部族西迁后,武佑城已然成了一座孤城,城头上的守军稀稀拉拉,不少人甚至穿着百姓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