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无冕西王七(1 / 3)
在这片多族交汇的西疆之地,因中原王朝长期的实力优势,中原话早已成为诸族之间的通用语,许多没有文字的部族,其上层人物更是习惯用汉字来通信交流,既方便又能彰显身份。
谭威看着眼前这些穿汉服、写汉字且是汉人相貌的俘虏,心中的疑窦愈发浓厚,他断定这些人必然懂中原话和汉字,只是在刻意隐瞒,这点很奇怪。
陆惟君刚才的假意斥责,虽未让俘虏开口,却从他们细微的神色变化中印证了这一点,谭威沉思片刻,决定采用一种特殊的审问方法,“沉默审问法”。
这种方法是他小学时从班主任那里习得的,当年班主任就是用这种长时间的沉默注视让犯错的他最终低头认错。
此刻他搬来一把椅子坐在俘虏关押处的栅栏前,目光如箭地盯着那几名俘虏,一言不发。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起初俘虏们还能强装镇定,可随着谭威的注视越来越久,他们的眼神开始躲闪,额头渐渐渗出细密的冷汗,脸上也露出了不安的神色,原本紧绷的身体也不自觉地放松下来,显然心理防线正在被逐渐瓦解。
一炷香的时间过去,谭威见时机成熟,终于开口,语气冰冷地断定:“你们根本就是汉人,何必装作听不懂中原话的样子?”
随后他话锋一转,用祖宗尊严来刺激他们:“身为汉人,却帮着满清攻打自己的同胞,可笑的是满清还不把你们编入八旗,这种里外不是人的行为,与走狗何异?对得起自己的祖宗吗?”
这番话如同一把尖刀,直刺俘虏们的内心。
一名性子急躁的俘虏再也忍不住,猛地站起身,怒视着谭威,咬牙切齿地说道:“士可杀不可辱!要杀要剐悉听尊便,但求速死!”
他的口音虽然有些怪异,带着明显的地方腔调,却确确实实是汉话,彻底暴露了自己的身份。
谭威见状,嘴角勾起一抹讽刺的笑容:“你连当走狗都没有尊严,还敢谈什么速死的资格?满清不过是把你们当炮灰利用,你们却心甘情愿为他们卖命,简直愚蠢至极!”
这番话彻底激怒了那名俘虏,他涨红了脸,激愤地反驳道:“我们才不是走狗!图尔特部原本就是中原子民,可中原朝廷早在数百年前就抛弃了辽东的我们,任由我们在塞外颠沛流离!如今我们是独立部落的勇士,既不属于大明,也不臣服于满清,我们只是为了自己的部落而战!”
他的声音因激动而颤抖,眼中满是委屈与愤怒,显然对中原朝廷积怨已久。
谭威心中一动,没想到这些俘虏竟来自这样一个特殊的部落,但他并未被对方的情绪所影响,反而继续强调:“就算朝廷曾经抛弃过你们,可你们身上流着的炎黄血脉永远不会改变!你们的祖宗是汉人,你们的根在中原,如今却拿着武器对着同宗同族,这与走狗又有什么区别?”
他故意再次抛出“走狗”这个话题刺激对方,就是想让俘虏在情急之下透露更多关于图尔特部以及他们与满清之间关系的信息,为后续应对提供更多线索。
那名性急的俘虏果然中计,被谭威的刺激激得失去冷静,急忙辩解道:“我们绝不是走狗!图尔特部当年被皇太极率领数万清军围攻了半年,部中仅有八千可战之兵,虽然拼死击退了清军,却也损失惨重,元气大伤。如今暂依满清不过是为了生存,等部落恢复元气,定会脱离他们的控制!”
他说得急赤白脸,一旁另一名俘虏见状,连忙用脚悄悄踢了他一下,示意他不要再多说,可已经太迟,关键信息已然泄露。
谭威心中暗惊,没想到图尔特部竟有八千可战之兵,照此推算,族人数目或许超过十万,更难得的是他们还未完全胡化,保留着汉人根基。
这样一支力量若能拉拢过来,对稳固西疆将大有裨益。
他当即改变策略,语气缓和下来,提议道:“我知道你们部落将士阵亡众多,我打算带你们三人去安葬图尔特部的阵亡军士,让他们入土为安。”
这番话果然撼动了三名俘虏,他们眼中闪过感激与动容,不再抗拒,在经过谭威的立碑安葬的承诺后,纷纷报上姓名:“于得海”“于得水”“吕长生”。
谭威听到“于”“吕”二姓,立刻说道:“这两个姓氏都是中原大姓,你们分明就是汉人子弟,何必再隐瞒身份?”
于得水见谭威如此敏锐,知道再也瞒不住,索性放下戒备,缓缓道出了图尔特部的来历:“都督说得没错,我们图尔特部是宋元时期江南五族士子的后裔。当年因朝廷党争作乱,我们的先祖被发配到辽东,从此远离中原。宋元灭亡后,我们便成了辽东的弃民,百年来只能在塞外艰难求生。”
他思虑了一下继续说道:“为了保留汉人血脉,我们一直与辽东汉族世家联姻,同时在诸胡部落间小心翼翼周旋。后来先祖于英、吕贵晟率领部众大败瓦剌入侵,救下了不少辽东部族,才被辽东诸族认可,曾被明皇赐名‘图尔特部落’,意为‘读书认字的勇士’。可如今满清势大,在辽东大肆屠戮汉人土着世族,我们部落为了自保,只能伪称蒙古部落,才被满清收揽编入蒙八旗包衣,侥幸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