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无冕西王八(2 / 3)
粗布衣衫,明显是临时拼凑的兵力,显露出兵力严重不足的窘境。
谭威勒住马缰,对身边的陆惟君说道:“此城守军既无斗志又缺兵力,必可一战而下。咱们只需稍作施压,再辅以劝降,或许不用强攻便能拿下武佑城。”
陆惟君深以为然,点头附和:“都督所言极是,可萨军如今已是强弩之末,再无往日气焰。”
话音刚落蔡狗剩便主动请缨,只见他跃出军阵,手持强弓,双脚稳稳扎根于地,深吸一口气,猛地拉满弓弦。
“咻”的一声,箭矢如流星般直奔城头,精准地射中了那根碗口粗的旗杆。
只听“咔嚓”一声,旗杆应声断裂,旗帜轰然坠落。
这一手精湛箭术引得圭圣军将士们齐声喝彩,军阵中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声,士气瞬间高涨。
蔡狗剩随即取出劝降信,再次搭箭射上城楼,劝降信飘飘悠悠落在了可萨勃勃面前。
可萨勃勃捡起劝降信,快速浏览一遍,信中言辞恳切,既点明了武佑城的绝境,也承诺若投降将保证可萨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可他性格刚烈,又放不下部族首领的尊严,看完后怒不可遏,猛地将劝降信撕得粉碎,狠狠摔在地上,厉声喝道:“我可萨勇士宁死不降!谁敢再提投降二字,定斩不饶!”
城头上的可萨士兵见状,虽心中畏惧,却也只能跟着附和呐喊,可那声音缺乏底气,显得格外苍白。
野至鲁站在可萨勃勃身后,将这一切看在眼里,心中却有着不同的考量。
他因女儿穆莱怀了谭威的孩子,对圭圣军的实力与谭威的为人有着更直观的认识,也因此对当前局势有着更清醒的判断,可萨人如今已无退路,要么像可萨涵那样北迁西海,远离中原纷争,要么就放下武器投降圭圣军,寻求一条生路。
他非常清楚明军人力物力雄厚,圭圣军更是战力强劲,而可萨军经过塘州、羟县两战早已支离破碎,兵力折损大半,此时硬拼无异于以卵击石,只会让部族彻底覆灭。
若选择投降,或许能像那些内附的蒙古部落一样,获得休养生息的时机,慢慢恢复元气,可他毕竟只是可萨勃勃麾下的客卿身份,人微言轻,如此重大的决策,他实在不敢妄自提出,只能在心中焦急万分,暗暗祈祷可萨勃勃能认清现实,做出正确的选择。
可萨勃勃撕碎劝降信后,心中仍存侥幸,认为圭圣军刚完成长途奔袭,当日定然不会发动进攻,便下令让可萨胄负责镇守城墙,自己则返回营帐休息。
临走前他特意来到城门处,叮嘱守城门的霍亨:“圭圣军诡计多端,你务必提防他们使用火药挖地道攻城,这城门是武佑城的咽喉,绝不能有失!”
霍亨拍着胸脯保证:“狼汗放心!属下早已布置了地听,只要敌军在四里范围内掘地,咱们定能第一时间察觉,绝不让他们得逞!”
可萨勃勃点点头,这才转身离去,走在回营帐的路上,可萨勃勃看着武佑城凋敝的景象,街道上空荡荡的,房屋多有破损,偶尔可见几个面带惊恐的百姓匆匆走过,心中涌起一阵无力感。
族中如今面临生死存亡的危局,兵力匮乏、粮草将尽,而城外又是两万圭圣军的重重围困,巨大的压力让他几乎喘不过气。
他停下脚步,对身后的野至鲁说道:“你去请可萨赤勤来营帐商议战降之事,他手握部分兵力,此事需与他通气。”
野至鲁心中一动,连忙建议:“首领,营帐内议事恐有不便,不如约在城西的废弃驿站见面,那里偏僻安静,适合密谈。”
可萨勃勃思索片刻,点头同意:“也好,你去安排吧。”
当晚霍亨不敢有丝毫懈怠,派了数十名军士轮流用地听监听城外动静。
地听是一种特制的木质器具,将其贴在地面上,能清晰听到远处的震动声。
军士们围坐在地听旁,屏气凝神,可整整一夜过去,除了远处圭圣军军营传来的阵阵鼾声,再无其他异常动静。
霍亨心中稍安,却仍不敢放松警惕,吩咐军士们继续严密监视。
次日一早天刚蒙蒙亮,城头上的可萨军士兵揉着惺忪的睡眼登上城墙,准备换班。
可当他们望向圭圣军阵营时,瞬间惊得睡意全无,只见圭圣军阵前整齐排列着数十架从未见过的奇怪野炮,炮身粗壮,炮口直指武佑城,透着一股令人心悸的压迫感。
士兵们连忙惊慌地大喊:“不好了!圭圣军有新式武器!”
消息迅速传遍城头,可萨胄闻讯赶来,看着那些奇怪的野炮,脸色变得惨白,急忙派人去通知可萨勃勃。
不等可萨勃勃赶到,圭圣军便率先发起了进攻。
随着谭威一声令下,数十架投石车同时启动,将一个个密封的耐火陶罐投向武佑城。
这些陶罐里装着最新从西域发掘的原始石油,罐口外包着浸满油脂的布条,投放前早已点燃。
陶罐在空中划出一道道弧线,“嗖嗖”地飞向城头及城墙根下。
可萨军士兵从未见过这样的武器,一时竟愣在原地不知所措。
转眼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