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百草堂之代代花枳壳(4 / 5)

加入书签

那些,好多都软趴趴的,还有霉点……”

孙玉国沉默了。他知道手下说得对,可让他去百草堂请教,又拉不下脸。正纠结着,门外忽然传来车马声,是药材商人钱多多来了。钱多多刚进药铺,就皱起了眉:“孙掌柜,怎么回事啊?我这一路过来,听村民说你这儿卖的枳壳有问题,还差点伤了孕妇?”

孙玉国脸一红,没说话。钱多多叹了口气,从马车上搬下一个竹筐:“我这次来,是给百草堂送新收的代代花枳壳,顺便来看看你。说实话,上次你让刘二狗他们买的那些,是我挑剩下的混装货,里面有不少成熟果和霉果,我本来想提醒他们,可他们跑得太快了。”

“你怎么不早说!”孙玉国猛地站起来,又很快坐下,语气里满是懊悔,“现在说这些也晚了,乡亲们都不信我了。”

钱多多指了指门外:“要我说,你不如去百草堂学学。昨天我去百草堂送药,看见王宁掌柜教他妹妹认代代花枳壳,连‘枝有短棘刺,叶带倒心形叶翼’这些原植物特征都讲得清清楚楚,张阳药师还教村民怎么看切面辨药效,人家那才叫懂药、守规矩。”

孙玉国没说话,心里却动了念头。当天傍晚,他让刘二狗和郑钦文关了药铺,自己则揣着一本新的《本草备要》,悄悄走到百草堂门口。

此时的百草堂里,灯还亮着。王雪正拿着一片代代花枳壳,对照着图谱问张阳:“张药师,你看这个切面,是不是有点松散?是不是药效不好啊?”

张阳接过枳壳,仔细看了看:“没错,这个虽然是绿果,但采摘后没及时晒干,水分多了,切面就松了,行气的药效会弱一些。你记着,好的带代花枳壳,不仅要颜色绿,切面还要紧实,闻着有淡淡的苦味,没有霉味。”

王宁坐在一旁,给村民李阿婆包药:“阿婆,你孙儿的腹胀好了吗?这是给你带的润肺茶,里面有甘草和陈皮,你泡水喝,对咳嗽有好处。”

李阿婆接过药包,笑着说:“好了好了,吃了三天药就好了!还是你们百草堂靠谱,不像有些人,连孕妇不能用枳壳都不知道。”

孙玉国站在门外,听着里面的对话,脸上火辣辣的。他深吸一口气,推开了百草堂的门。

王宁见是他,愣了一下,随即笑着站起来:“孙掌柜,快请坐。张娜,给孙掌柜倒杯茶。”

孙玉国坐下来,双手紧紧攥着《本草备要》,声音有些不自然:“王掌柜,我……我是来向你请教的。之前我不懂辨药,还忽略了用药禁忌,差点出了大事,现在乡亲们都不信我了,我想跟你学学怎么认代代花枳壳,怎么正确用药。”

王宁愣了愣,随即露出了笑容:“孙掌柜言重了。都是为了给乡亲们治病,互相学习是应该的。来,我给你看样东西。”他从里屋拿出一盆代代花苗,“你看,这就是代代花树的幼苗,枝上有短棘刺,叶子是椭圆形的,叶柄这里有个倒心形的叶翼,记住这些特征,以后去药农那里收药,就能先看原植物辨真假。”

张阳也拿出几片枳壳,放在桌上:“孙掌柜,你看这几片,这个是正品,绿果、切面紧实;这个是成熟果,颜色黄,切面松;这个是霉果,有霉点,不能用。你记着,用药前不仅要辨药材好坏,还要看病人的体质,像肺气虚弱、孕妇这些人,就得慎用或禁用,不能随便开药。”

孙玉国一边听,一边在《本草备要》上记笔记,时不时还提问:“那要是遇到既需要行气,又体质虚弱的人,该怎么办啊?”

“可以搭配温和的药材,比如陈皮、甘草。”张娜端着茶走过来,笑着说,“就像之前李阿婆的孙儿,虽然能用枳壳消胀,但阿婆肺气虚弱,我们就用陈皮中和枳壳的寒性,既治病又不伤身。”

孙玉国点点头,心里豁然开朗。他站起身,对着王宁拱了拱手:“多谢王掌柜、张药师和张娘子指点,我之前太急功近利了,忘了做药生意的根本是懂药、救人。以后,我一定好好学,不再犯糊涂。”

王宁笑着说:“这样就好。咱们都是清溪镇的药铺,与其互相抢生意,不如一起把药做好,让乡亲们都能用上好药、安全药。”

那天晚上,孙玉国在百草堂待了很久,直到月亮升到半空才离开。走在回家的路上,他手里的《本草备要》仿佛重了许多,心里却亮堂了——他终于明白,做药生意,不是靠抢,而是靠懂药、守规矩,靠一颗为乡亲们着想的仁心。

七月的浙东丘陵,漫山的代代花树缀着青绿色的果实,枝桠上的短棘刺在阳光下泛着浅光。王宁带着王雪站在药田边,指尖拂过一片椭圆形的叶子,指着叶柄处的倒心形叶翼:“雪儿你看,这就是代代花树最明显的特征,记住它,以后再遇到就不会和其他芸香科植物弄混了。”

王雪蹲下身,从布包里掏出纸笔,仔细画下叶翼的形状,背上的粗布包随着动作晃了晃,里面的铜秤和药材图谱发出轻微的碰撞声。“哥,原来咱们用的代代花枳壳,就是从这些树上摘的未成熟绿果啊?”她伸手碰了碰一颗拳头大的青果,果皮紧实,带着淡淡的苦味。

“没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