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百草堂之代代花枳壳(3 / 5)

加入书签

娜忽然从后院走了出来,手里还拿着刚晒好的陈皮,见此情景,急忙喊住她:“雪儿,等一下!”

张娜快步走到李阿婆身边,握着她的手轻声问:“阿婆,您是不是最近又咳嗽了?我昨儿听隔壁王婶说,您夜里咳得厉害,连觉都睡不好。”

李阿婆愣了愣,点点头:“可不是嘛,这梅雨季潮得很,老毛病又犯了,总觉得气不够用。”

张娜转头看向王宁,眼神带着提醒:“阿婆常年咳嗽,气息虚弱,属肺气虚弱之症。代代花枳壳性微寒,虽能消胀,但有行气之效,虚弱者用多了,怕是会伤了正气。”她说着,从药柜里取出陈皮,“不如用一钱枳壳搭配两钱陈皮,陈皮性温,能理气健脾,既能缓解小豆子的腹胀,又能护住阿婆的肺气——阿婆要是不嫌弃,我再给您抓点润肺的甘草,您泡水喝。”

王宁恍然大悟,拍了拍额头:“还是你想得周到。雪儿,记住了,用药不能只看病症,还得看体质,这就是‘辨证施治’的道理。”

王雪脸一红,把手里的枳壳放回罐里,重新按张娜说的配方抓药,一边抓一边记:“枳壳一钱,陈皮两钱,甘草三钱……原来用药还有这么多讲究。”

李阿婆拿着药,连声道谢,牵着小豆子走了。刚出门,就见不少村民往济世堂跑,嘴里还念叨着:“济世堂有枳壳了,快去看看!”

王雪探头往外看,疑惑道:“哥,他们怎么都去济世堂了?咱们的药不是更好吗?”

王宁笑了笑:“别急,药效好不好,乡亲们自会知道。”

果然,没过半个时辰,济世堂那边就传来了争吵声。张阳刚从后院煎药出来,听见动静,连忙跑出去看,回来时脸色凝重:“掌柜的,不好了,济世堂出事了!”

原来,怀孕五个月的王大嫂也犯了胸闷,听说济世堂有枳壳,就去抓了药。郑钦文按孙玉国的吩咐,给她抓了三钱枳壳,还说“吃了准好”。可王大嫂回家服了药没多久,就觉得小腹坠痛,吓得她丈夫赶紧把她送到济世堂,孙玉国一看,顿时慌了神——他忘了“孕妇慎用枳壳”的禁忌,枳壳行气之力强,孕妇服用容易动了胎气。

“孙玉国怎么能这么糊涂!”王宁听了,急得直跺脚,“孕妇用药最是谨慎,他怎么能随便给人开药!”

张娜皱着眉:“我去看看吧,要是情况严重,得赶紧用安胎的药。”她从药柜里抓了紫苏梗、艾叶,用布包好,快步往济世堂走。

济世堂里,王大嫂躺在椅子上,脸色苍白,眼泪直流。孙玉国手足无措地站在一旁,刘二狗和郑钦文低着头,不敢说话。村民们围在门口,议论纷纷:“这济世堂怎么回事啊,连孕妇不能用枳壳都不知道?”“就是,上次我买的药,吃了也没效果,说不定是假药!”

就在这时,张娜走了进来,把药包递给王大嫂的丈夫:“快,把紫苏梗和艾叶煮水,给大嫂喝,能安胎理气。”她又走到孙玉国面前,语气严肃:“孙掌柜,《本草备要》里明确写着,枳壳‘孕妇忌用,气虚者慎用’,你怎么能忘了?行医售药,讲究的是‘医者仁心’,要是连用药禁忌都不记得,怎么对得起乡亲们的信任?”

孙玉国脸涨得通红,想反驳,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王大嫂喝了药,过了一会儿,腹痛渐渐缓解,她丈夫握着张娜的手,连声道谢:“多谢张娘子,要是没有你,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村民们见此情景,纷纷转身往百草堂走:“还是百草堂靠谱,懂药又细心,咱们去百草堂抓药!”

孙玉国看着空荡荡的药铺,又看了看桌上混装的枳壳,重重地叹了口气。刘二狗和郑钦文站在一旁,大气都不敢出——他们知道,这次济世堂的名声,算是彻底坏了。

而百草堂里,此时已经排起了长队。张阳忙着给村民抓药,王雪在一旁帮忙,时不时请教张娜用药的细节,王宁则坐在柜台后,耐心地给村民讲解代代花枳壳的用法。阳光透过窗棂,照在药柜上,空气中弥漫着药材的清香,温暖又安心。

济世堂的用药风波过去三天,清溪镇的村民再提起孙玉国,语气里多了几分不信任。往日里总有人在济世堂门口驻足,如今却门可罗雀,只有刘二狗和郑钦文守着空荡荡的药铺,偶尔扫扫地上的灰尘,气氛沉闷得很。

孙玉国坐在太师椅上,手里攥着那本被他翻得卷边的《本草备要》,却一个字也看不进去。窗外传来百草堂的热闹声——张阳正教村民分辨代代花枳壳的真假,偶尔还有孩子的笑声,那声音像针一样扎在他心上。他想起王大嫂腹痛时苍白的脸,想起村民们失望的眼神,重重地把书摔在桌上:“都怪我,只想着抢生意,连用药禁忌都抛到脑后了!”

郑钦文犹豫了半天,终于开口:“掌柜的,其实……百草堂的张药师说得对,咱们之前买的枳壳,确实有不少成熟的黄果,药效本来就弱,还敢给孕妇用,这是真错了。”

刘二狗也挠挠头,声音低了些:“我之前去百草堂门口听过,张药师说代代花枳壳得选未成熟的绿果,横切后切面紧实,还得闻着有苦味,咱们上次买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