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苦涩的花(3 / 7)

加入书签

的真谛。这段旅程注定充满艰辛,但李明已然义无反顾地迈出了坚定的步伐……

如果他在寻找柳儿时找不到柳儿,空洞的恐惧将会将他压倒,恐惧的长鞭将会不停地鞭打他,使他陷入绝望的追求中,让他盲目渴望世界上空洞的东西。无休止的欲望会将他变成一个迷失者,使他忘记了自己灵魂的道路,再也找不回自己的灵魂了。他会追逐所有的东西,抓住它们,但他却找不到柳儿,因为他最终会发现他只存在于自己身上。

实际上,柳儿的存在不仅在人和事中,也在每一个人的心中。但是盲目的人只抓住人和事不放,而不是他们在人和事那里的柳儿。他们不了解柳儿,又怎么能去了解自己呢?

李明的朋友,柳儿能理解李明的孤独已经达到了怎样的程度。他必须认识到他的思想中和梦里的渣滓都是柳儿传达的话语。他将它们牢记在心,反复思考,就像对待他的挚爱跟他讲的话一样。梦是柳儿发出的具有引导性的话语。

从这一刻开始,李明有什么理由不爱自己的梦,而不将那些谜一样的意象变成他日常思考的对象呢?李明曾经觉得梦既愚蠢又丑陋。那么什么是美丽?什么是丑陋?什么是聪明?什么是愚蠢?他将用柳儿作为评价标准来重新审视这一切。尽管时代的观念将柳儿划分为大或小,但在柳儿这里,这些区别是不存在的。就如同他自己认可的精神一样,柳儿是超越时代精神的。

深度的精神理念甚至指引李明将自己的行动和决定都视为依托于李明的梦。梦如同生命的指引,即使李明无法解读梦的语言,它们也在塑造李明的人生。“李明可以学习这种语言,但是谁能教导和学习它呢?仅有学术知识是不够的,还有一种源于内心深处的知识能带来更深刻的洞察。这种知识不在于书本,也不是由老师口中说出,而是从李明自身生发出来,如同绿芽从黑土中破土而出。然而,无论时代精神如何,它都无法理解梦,因为灵魂的领域是学术知识无法触及的。”

李明如何获得这种深层次的知识呢?他只能通过全然活出自己的生命,才能获取这种知识。如果李明能够活出从未有过的生活内容,这些内容他人未曾有过或未曾思考过,那么李明就能活出自己生命的全部。“李明可能会说:‘但柳儿无法活出或思考他人曾活过或思考过的一切。’然而,李明应该明白,他也应该活出这样的生活。”

深度精神甚至教导李明把自己的行动和决定都视作依赖于自己的梦。梦为生命开辟道路,即使李明不能理解梦的语言,它们也引导着李明的生命。“李明可以学习这种语言,但谁能教导他呢?只有心的知识能提供更深的洞见。这种知识不是从书中找寻的,也不是从老师的口中听说的,而是从李明的内心深处生长出来的。然而,无论时代精神如何,它都无法理解这种知识。”

李明需要认识到自己心中的思想和梦境中的杂质都是灵魂的话语。他需要将它们铭记在心,反复思考,就像对待自己的挚爱之言一样。梦是灵魂发出的引导性话语。从今以后,李明为何不热爱自己的梦呢?为何不将这些神秘的形象转化为自己日常思考的对象呢?

在深度精神的影响下,李明意识到美丽、丑陋、聪明和愚蠢等词汇都是时代精神的产物,而深度精神超越了时代精神的限制。无论在哪个极端,深度精神都凌驾于时代精神之上。然而,时代精神只关注大小的区别,这种区别是无根基的,就如同精神自身认可的评价标准一样站不住脚。

李明通过全身心地投入生活、勇敢地面对挑战、坚持自柳儿反思、持续地自柳儿成长等途径,才能获得这种深层次的知识。只有这样,他才能真正地活出自己的生命,实现自己的价值。

荣格对米德的梦具有预测功能的观念非常认同。在31日的苏黎世精神分析协会的讨论中,荣格说:“梦不仅能满足婴儿期的愿望,而且也象征未来。比如昨晚柳儿阅读了红书,在梦中,柳儿见到李明坐在人民大会堂的一间小教室里,旁边坐了两个哲学导师,李明和其他一群学生正在进行学术讨论。其中有一位非常内向的女生,她有着卓越的绘画天赋。此外,李明的思考深度令人印象深刻。在第一节中,李明讨论的是‘看不见的光’,指的是如何捕捉到阳光却看不到太阳。每个人都拿出自己的作品,包括猫咪拍摄的一张群山图,整个画面柔和静谧,非常舒服。每个人都拍摄了一张‘看不见的光’,每一副画都特别美。只是李明忘记了自己拍摄的是什么。

接着,李明进入第二节:正式的哲学讨论。李明的讨论非常有深度,整个氛围非常舒适。哲学导师们让李明一个个举手回答问题,而李明也反问了一些问题,他感到老师们非常喜欢他。李明的讨论热情高涨,最后他需要离开教室去外面。

在第三节中,李明像小孩一样走到外面去,他和那位内向的天赋女孩坐在一起。这时哲学教授们给了李明一本书。但是那些书非常奇怪,李明看不见那些书,只能感受到那些书。那些书就像空气一样看不见,但李明可以感受到那本书的厚重,就像它是一本“透明的厚重的大词典”。旁边还有一些薄薄的书籍。李明专注地感受着那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