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o章 七七和丈夫7o(2 / 2)

加入书签

底盘账时多出来的盈余,比任何缥缈的“风口”

都更鼓舞人心。

所谓“不再东想西想”

,不是放弃想象,而是把想象变成了具体的手艺:

-她把对“远方”

的渴望,翻译成菜单上的一道新菜——腌笃鲜里添一把本地鲜笋,让老食客尝到季节;

-把对“更高”

的期待,落进翻台率里——提前备好半成品,让午市高峰也能不慌不忙;

-甚至把对“自由”

的向往,藏进每天打烊后那盆亲手种的小葱里——看它一寸寸长高,像日子一样稳稳当当。

七七终于明白:山不用去“攀”

,山可以“长”

在自己手里。

只要锅铲握得稳,方寸灶台就是她的整座江山。

“陈大哥,”

七七把围裙往腰上又系紧了点,探头往灶间外问,“你们现在工地还垫资不?”

陈大哥正端着大茶缸灌凉白开,闻言顿了顿,苦笑一声:“不敢垫喽!

政府工程早就明令禁止垫资,白纸黑字写着——谁垫谁违规,逮住就得处分。

私企项目?更悬!

账期越拖越长,真要垫,咱小老板哪扛得住?说难听点,辛辛苦苦几十年,一个资金链断了就一夜回到解放前。”

他用袖子抹了把汗,压低嗓门:“去年我有个老乡,垫了小两百万修厂房,结果甲方一句‘审计没过’,钱就卡那儿了。

工人天天堵门要工资,他老婆急得住院,最后把家里房子都抵押了。

你说惨不惨?”

陈大哥叹了口气,把茶缸往案板上一放,出“咣”

一声脆响:“现在学乖了——进场前先问一句‘钱到不到位’,合同里写明‘按节点付款’,预付款不到位宁可停工。

咱是干工程的,又不是开银行的!”

七七听得直点头,把手里择好的小葱码成一小把:“明白了!

我这小饭店也一样——不赊账、不充卡,现金流握在自己手里才睡得踏实。”

陈大哥哈哈一笑,冲她竖起大拇指:“对头!

干咱们这行,账面上再大的利润都比不过兜里实在的铜板。”

七七听完,先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像是把胸口里最后一团闷气也吐了出来。

她抬手把额前碎别到耳后,笑着说:“不垫资那还好!

不用天天睁眼闭眼都是‘钱钱钱’,更不用半夜被噩梦吓醒——梦见钢筋堆成山,甲方却拍拍屁股说‘再等等’,醒来一身冷汗。”

她转身把案板上刚切好的土豆丝“哗”

地倒进冷水里,水花一溅,声音清脆:“以前听老家人讲,谁谁谁垫了资,结果工人堵门、家里鸡飞狗跳,媳妇吵着要离婚。

我听着都替他们脑仁疼。

现在好了,咱们挣的是现钱,卖一份菜收一份钱,哪怕薄利,也落个心里踏实。”

说着,她拿抹布擦了擦手,又想起什么似的,凑到陈大哥跟前压低嗓音:“前阵子隔壁街做土石方的老李,被拖欠了三百多万,头都急白了。

那天他来我店里吃面,吃着吃着就抹眼泪——那么大个汉子,哭得跟孩子似的。

我就想,咱们小老百姓,真经不起这种‘大起’,更怕那种‘大落’。”

七七把围裙抖了抖,语气轻快起来:“不垫资,咱们就把心思全用在锅铲上。

今天把红烧肉炖得再烂乎一点,明天把米饭蒸得再香一点,客人吃得满意,钱就稳稳当当进口袋。

晚上收摊,我还能泡个脚、刷两集电视剧,不用抱着账本算到后半夜。

这样的日子,才叫日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