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o章 没人给娃令牌他们自己凿了个印(2 / 2)
。
与此同时,阿侬从岭南寄来一封信,提醒韦绶:“火若绑绳,早晚熄灭。”
李承乾在民生司的衙房里,看着手中的《江淮民报》,眉头紧锁。
“火契”
的事情,引起了他的注意。
“裴行俭,你去查一下,是谁在背后授意这些孩子搞什么‘火契’?”
李承乾问道。
裴行俭拱手道:“殿下,已经查过了。
这些孩子都是自组织的,没有任何人在背后指使。
而且,他们连个正式的名册都没有。”
李承乾沉吟良久,心中却更加不安。
“自组织?连名册都没有?”
李承乾喃喃自语,“这才是最可怕的……”
他突然想起了一句话: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传令下去,民生司印制一千枚空白‘民助火牌’,不编号、不限地,凡经村民联署认可者,皆可申领。
并在火牌上附注:‘持此牌者,非官非役,乃民之所托。
’”
李承乾说道。
他要给这些星星之火,一个合法的身份,让他们自由地燃烧。
长安西市,周哑子的铁匠铺里。
他听说了南方童团的事情,心中激动不已。
他连夜用铁皮敲出一套微型鼓风装置,托商旅送往扬州。
扬州城外,窑厂里。
沈六郎收到了周哑子送来的“礼物”
。
他小心翼翼地拆开包裹,看着眼前这个精巧的鼓风装置,眼睛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好东西!
有了这个,咱们就能更好地帮乡亲们烧暖了!”
沈六郎说道。
他立刻动手,将鼓风装置改造成一个可以背负的“行炉包”
,专供山区流动助燃队使用。
他在包带上烙下了一个新的“火契”
图案:一只小手托举着火焰,下方写着三个字——“自己来”
。
这三个字,代表着孩子们最纯粹的信念。
夜幕降临,沈六郎背着“行炉包”
,走在回家的路上。
他抬头看着天上的星星,心中充满了希望。
就在这时,几个穿着衙役服装的人,拦住了他的去路。
“站住!
你们是干什么的?‘火契’呢?拿出来!”
夜幕下的扬州,本该是万籁俱寂,此刻却被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宁静。
几个狗腿子模样的衙役,手持火把,凶神恶煞地踹开一户人家的木门。
“搜!
都给我搜仔细了!
看看有没有什么‘火契’!”
沈六郎背着行炉包,还没走到家门口,就远远地听到了这嘈杂的声音。
他心中一凛,知道事情不妙,撒腿就往城隍庙的方向跑。
城隍庙前,早已聚集了一群孩子。
他们人手一盏用蓝焰商会特制燃料点亮的灯笼,幽蓝色的光芒在夜空中摇曳,宛如一颗颗希望的火种。
“六郎哥,咱们怎么办?”
一个孩子焦急地问道。
“还能怎么办?唱!”
沈六郎深吸一口气,清澈的嗓音在夜空中响起:“你不认我火,我也不靠你锅;风吹自家柴,照样暖阿婆!”
孩子们齐声合唱,稚嫩的童音,却充满了力量。
歌声惊动了四邻,百姓们纷纷打开家门,点亮灯火,汇聚成一片温暖的光海。
为的衙役头目见状,顿时傻眼了。
这…这还怎么抓?
“反了,反了,都反了!”
他气急败坏地吼道,却不敢贸然上前。
与此同时,远在长安的御书房内。
李承乾放下手中的《火牌放明细》,嘴角微微上扬,拿起朱笔,轻轻划去了“监管”
一栏,改为“备案即可”
。
“殿下,柳大人求见。”
门外传来太监尖细的声音。
李承乾抬起头,“宣。”
他倒要看看,这柳奭,又想整什么幺蛾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