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谁点第一把火(2 / 2)
p>
李承乾接过文书,仔细地阅读了一遍,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军民共暖约》的内容很简单,就是承诺边关戍卒,也将换用新式蜂窝煤,确保将士们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受到温暖。
“好!
好!
好!”
李承乾连说了三个“好”
字,激动地说道:“程将军深明大义,本宫甚是欣慰!”
他转过身,对着台下的百姓们说道:“诸位,程将军已经表态,边关的将士们,也将和我们一起,使用新式蜂窝煤!
让我们一起,为他们送去温暖,送去希望!”
百姓们再次沸腾,欢呼声,呐喊声,响彻云霄。
这一刻,李承乾彻底完成了从“灭火者”
到“点火人”
的身份跃迁。
他不再是那个躲在深宫里,依靠“天雷”
来铲除异己的阴谋家,而是一个真正为百姓着想,为国家着想的明君。
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希望看到这一幕。
远在长安城外的太史局,袁天罡站在观星台上,望着天空中闪烁的星辰,眉头紧锁。
“紫微星动摇,天下将乱……”
他喃喃自语,苍老的声音中充满了担忧。
当夜,袁天罡连夜派心腹,往洛阳送去一封密信,信中只附着一小包星辰砂,以及八字箴言:“紫微动摇,可借死局开新生。”
次日清晨,洛阳城外的尼庵里,传出一个惊人的消息:武媚娘饮下混有朱砂的茶汤,昏迷不醒,口中喃喃自语:“凤归火海……”
消息传到长安,裴行俭立刻派人封锁了现场,并上书李承乾,请求严查此事。
然而,李承乾却批复道:“让她‘死’一次,看看有多少人肯为她点长明灯。”
果然,不出李承乾所料,三日之内,各地静火堂纷纷设立灵堂,祭奠武媚娘。
更有十余名狂热的信徒,竟然自焚殉教,临终高呼:“迎圣母归位!”
李承乾不动声色,命苏敬携带两名中毒幸存者,赴刑部作证,展示长期吸入含砷烟雾者的肺叶标本,并布《毒火辨识图谱》:真火蓝焰无声,伪火黑烟带腥。
《毒火辨识图谱》一出,立刻在民间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百姓们纷纷学习辨识真假炭火,对那些自焚殉教者的行为,嗤之以鼻。
“呸!
什么圣母?分明是妖女!”
“就是!
烧的都是毒炭,还想骗我们?”
“幸亏殿下英明,及时揭穿了她们的阴谋!”
一场“辨火识邪”
的风潮,迅席卷了整个大唐。
就连三岁孩童,都能指着那些殉教者,大声喊道:“他们烧的是毒炉!”
第七日黎明,洛阳尼庵内,第一缕阳光悄然照进屋内,武媚娘缓缓睁开双眼,茫然地环顾四周。
她轻声呢喃:“地藏菩萨……示梦……”
声音犹如幽谷中的回音,带着一丝恍惚。
她慢慢坐起身,长如瀑布般散开,眸中却闪着坚定的光芒。
“命我续传静火。”
武媚娘自言自语,仿佛在与心中的声音对话。
她迅整理好衣衫,步出房门,来到信众们聚集的庭院。
庭院中,信众们分成两派人马,争论不休。
一派主张暴力复仇,眼神中闪烁着怒火与杀气;另一派则主张回归医道,慈悲济世,眼中流露出坚定与平和。
“静……静下来!”
武媚娘的声音突然拔高,如同春雷般震响在庭院中。
信众们纷纷停下争论,转头看向她。
武媚娘缓步走到中央,神色肃穆:“地藏菩萨示梦,命我续传静火,净化世间罪孽。
但我不会走回头路,也不会用暴力解决问题。”
她深吸一口气,继续说道:“我要表《再启录》,指引大家走上光明之路。”
然而,话音未落,人群中传来阵阵质疑声。
一位年轻信徒高声喊道:“圣母,你是不是被骗了?那群狗官还信得过吗?”
武媚娘我们要用智慧和仁爱,战胜一切邪恶。”
话音刚落,信众们的反应却不如她所愿,裂痕更加明显。
此刻,长安城内,李承乾收到密报,冷笑道:“信仰崩了,只剩下帮派。”
他随即下令工部刊印新版《火政纪要·续篇》,扉页上赫然写着渭南灾民的手书:“我们的火,不怕雨淋。”
李承乾凝视着这行字,嘴角露出一丝冷笑:“看看你们的信仰,是否真的坚不可摧。”
他挥手示意身旁的侍卫:“去,将这书往各地,务必让每一个人都看到。”
侍卫领命而去,李承乾则转身回到书房,心中暗自盘算着下一步的行动。
↑返回顶部↑